夏季空調變得越來越普及,但是這也讓一些人感覺不舒服,導致感冒、頭痛等不適癥狀。這種情況下,是屬于風寒還是風熱引起的呢?本文將為您解開疑惑。
一、室內溫度和濕度的影響
1.室內溫度
人體最適宜的溫度是20~25℃,最高不要超過28℃,最低不要低于15℃。如果房間的溫度太高,人的體溫升高,血管擴張,導致出汗,減少體內水分,影響免疫力。如果房間的溫度太低,皮膚毛孔收縮,血管收縮,導致血液循環變慢,從而影響免疫力。
2.室內濕度
人體所在環境的濕度會對人體產生影響,過低或過高的濕度都會不舒適。過低的濕度會讓眼睛、鼻腔干燥,容易引發感冒、咳嗽、皮膚過敏等;而過高的濕度則容易滋生病菌,造成呼吸道感染。
二、空調溫度的調節原則
1.漸進式降溫
空調溫度應該緩慢提高或降低,不要猛烈調節,因為空調必須吸收空氣中的濕氣,然后冷卻室內空氣,會影響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人體突然降溫,讓人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冒。
2.調節空調濕度
空調在制冷時容易在室內制造負離子,負離子可以殺死細菌,對身體有益。可以購買帶有增濕功能的空調,將濕度調整在40~60%之間,既能帶來涼爽還能保護眼睛和呼吸道。
3.白天避免開空調
如果天氣不是很炎熱,可以白天不開空調,晚上再開啟。因為人體的新陳代謝在晚間會稍微減緩,建議晚間溫度設置在22~26℃。
三、空調感冒風寒還是風熱?
1.風寒類型
輕微發熱、頭痛、流清鼻涕、咳嗽、身體酸痛等癥狀,體溫36℃~37℃。這時候需要多喝溫水、注意保暖,可以喝些感冒藥,使身體很快恢復正常。
2.風熱型
高熱、頭痛、口渴、干咳、痰黃、眼紅、煩躁等癥狀,體溫超過38℃。這時需要多吃清淡的食物,多喝水,可以用清熱解毒的中藥治療。
總的來說,空調并不會直接導致感冒,更多是人自身的體質問題和室內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如果發現身體出現不適,可以及時調節空調,注意保暖和通風,有必要時就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