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詳解血常規24項檢查結果 血常規24項詳細解釋

5424

血常規是醫學常規檢查中最基本的檢查之一,對臨床診斷十分重要。一份血常規結果包含了24個項目,下面我們來詳細解釋一下每一項的含義及其臨床意義。

1. 白細胞計數 (WBC)

白細胞計數指血液中每立方毫米中的白細胞數量。正常值為4.0-10.0×10^9/L。白細胞是人體的防御系統,如果白細胞計數過高,可能是感染、炎癥、過敏或腫瘤的征兆;如果白細胞計數過低,可能是免疫系統異常或因藥物治療而導致的。

2. 紅細胞計數 (RBC)

紅細胞計數指血液中每立方毫米中的紅細胞數量。正常值為4.0-5.5×10^12/L。紅細胞攜帶氧氣,如果紅細胞計數過高,可能是因為缺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原因,而紅細胞計數過低則可能是貧血、出血、肝脾腫大、腎病等因素導致的。

3. 血紅蛋白 (Hb)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的一種蛋白質,負責攜帶氧氣。正常值為120-160g/L。血紅蛋白減少可能是因為貧血、缺鐵、營養不良等因素;血紅蛋白增加可能是因為慢性缺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原因。

4. 紅細胞壓積 (Hct)

紅細胞壓積指血液中紅細胞所占的比例。正常值為0.35-0.45。紅細胞壓積增加可能是貧血、肝脾腫大、腎功能不良等因素;紅細胞壓積減少可能是因為失血、貧血、脾切除等原因。

5. 平均紅細胞體積 (MCV)

平均紅細胞體積指紅細胞平均體積大小。正常值為82-92fL。MCV增大可能是因為缺維生素B12、葉酸缺乏、肝病等因素;MCV減小可能是因為缺鐵、腎衰竭、慢性感染等原因。

6.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 (MCH)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指紅細胞平均含血紅蛋白量。正常值為27-32pg。MCH增加可能是因為缺鐵、腹瀉、惡性貧血等因素;MCH減少可能是因為缺維生素B12、葉酸缺乏、骨髓疾病等原因。

7.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 (MCHC)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指紅細胞中血紅蛋白含量的平均濃度。正常值為320-360g/L。MCHC增高可能是因為脫水、腎病、多發性骨髓瘤等原因;MCHC減低可能是因為缺鐵、營養不良、腹瀉等因素。

8. 血小板計數 (PLT)

血小板計數指血液中每立方毫米中的血小板數量。正常值為100-300×10^9/L。血小板參與血液凝固、止血,血小板計數過高可能是因為肝脾腫大、骨髓疾病等原因;血小板計數過低可能是因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藥物、感染等原因。

9. 血小板平均體積 (MPV)

血小板平均體積指血小板平均大小。正常值為7.2-11.1fL。MPV增大可能是因為感染、肝炎、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原因;MPV減小可能是因為藥物、造血干細胞損傷、脾功能亢進等原因。

10. 血小板分布寬度 (PDW)

血小板分布寬度指血小板體積的分布范圍。正常值為15-17%。PDW增加可能是因為感染、脾臟疾病、維生素B12、葉酸等缺乏癥等因素;PDW減少則可能是因為血液稠度增加。

11. 大血小板比率 (P-LCR)

大血小板比率指血液中直徑大于13fL的血小板比例。正常值為13-43%。P-LCR增加可能是炎癥、創傷、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因素;P-LCR減少則可能是因為藥物、感染等原因。

12.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 (Neu%)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指血液中中性粒細胞的百分比。正常值為50-70%。中性粒細胞是人體最主要的炎癥細胞,數量過高預示著感染、炎癥、腫瘤等病理狀態,數量過低則可能是因為藥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

13. 淋巴細胞百分比 (Lym%)

淋巴細胞百分比指血液中淋巴細胞的百分比。正常值為20-40%。淋巴細胞是人體最主要的免疫細胞,數量過低可能是因為感染、免疫缺陷、惡性腫瘤等原因。

14. 單核細胞百分比 (Mon%)

單核細胞百分比指血液中單核細胞的百分比。正常值為3-8%。單核細胞是免疫系統中的重要成分之一,數量過低可能是因為感染、藥物等原因。

15. 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 (Eos%)

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指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的百分比。正常值為0-5%。嗜酸性粒細胞數量增多可能是因為過敏、寄生蟲感染等原因。

16. 嗜堿性粒細胞百分比 (Bas%)

嗜堿性粒細胞百分比指血液中嗜堿性粒細胞的百分比。正常值為0-1%.嗜堿性粒細胞數量增多可能是因為某些疾病如哮喘、蕁麻疹等。

17. 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 (Neu#)

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指血液中中性粒細胞的數量。正常值為2.0-7.5×10^9/L。可以用來評估感染、炎癥、腫瘤等病理狀態。

18. 淋巴細胞絕對計數 (Lym#)

淋巴細胞絕對計數指血液中淋巴細胞的數量。正常值為1.0-3.5×10^9/L。用來評估免疫狀態和疾病病情。

19. 單核細胞絕對計數 (Mon#)

單核細胞絕對計數指血液中單核細胞的數量。正常值為0.2-1.0×10^9/L。用于評估感染、免疫系統異常等情況。

20. 嗜酸性粒細胞絕對計數 (Eos#)

嗜酸性粒細胞絕對計數指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的數量。正常值為0-0.5×10^9/L。若增多可能是因為過敏、寄生蟲感染等原因。

21. 嗜堿性粒細胞絕對計數 (Bas#)

嗜堿性粒細胞絕對計數指血液中嗜堿性粒細胞的數量。正常值為0-0.1×10^9/L。若增多可能是因為某些疾病如哮喘、蕁麻疹等。

22. 紅細胞分布寬度-標準差 (RDW-SD)

紅細胞分布寬度-標準差指紅細胞大小不均勻程度的指標。正常值為36-46fL。RDW-SD增加可能是因為貧血、地中海貧血等疾病;RDW-SD減少可能是因為缺鐵等原因。

23. 紅細胞分布寬度變異系數 (RDW-CV)

紅細胞分布寬度變異系數指紅細胞大小變異程度的指標。正常值為11.5-14.5%。RDW-CV增加可能是因為缺鐵、地中海貧血等疾病;RDW-CV減少可能是因為溶血、錯誤采樣等原因。

24. 血液流變學檢查

血液流變學檢查可以評估血流狀態,如血液黏稠度、紅細胞變形性等。一般用于評估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總結

血常規項目繁多,每個指標的變化都有著特定的臨床意義。因此,在解讀血常規檢查結果時,不能只看某一項指標的變化,而應該將各項指標綜合起來分析,結合患者的病史、體檢等方面,才能作出正確的臨床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