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的開國上將許世友

5424

“這個許世友還是打得太狠了,這個樣子不好啊!”

1979年的一天,在中央軍委召開的的會議上,大家正盯著一份報告發愣。只因前方“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上出現了一個“不太聽話”的指揮員。

這個指揮員就是我國的開國上將許世友。

許世友的脾氣素來以火爆著稱,對于很多事情都是敢想敢干的。這一回,他在前線又按照自己的想法組織了一次軍事行動,弄得中央的同志們議論紛紛。

關鍵的時候,還是鄧小平同志站了出來為許世友同志的行為做了定論。他認為許世友同志在這次戰爭中居功至偉,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夠否認的。

但是,許世友這次的行動又確實有些不妥的地方。他的動作與中央軍委的想法有些不同,因此鄧小平還直截了當地指出:這個許世友打得有些太狠了。

那么,許世友到底命令部隊做了什么呢?他的動作又為什么會引起中央軍委同志們的集體討論呢?鄧公說許世友打得太狠,依據又是什么?

要想搞清楚這些問題,我們還得從許世友將軍開始講起。

“少林上將”許世友

1905年,許世友出生于湖北麻城乘馬崗區(現在屬于河南新縣)的一個農村家庭。兒時,許世友幾乎看遍了舊社會的各種苦難與慘劇。

當地的地主對于貧困農民和佃戶的剝削程度簡直令人發指。

許世友家也非常窮,為了謀生,許世友去到當地鎮子上,給武術師傅當雜役,勉強賺到一些生活費。

那位武術師傅也看出來許世友是一塊練武的材料,便告訴他河南有一個少林寺,那里雖然是寺廟,但可以傳授給人高超的武藝。

幾年后,由于日漸年長,許世友便聽從了這位師傅的建議,去了少林寺拜師學藝。但那個年月里,正常人家尚且沒有余糧,寺廟里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無奈之下,許世友只能下山參加了當時的軍閥部隊。

可許世友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他一進軍閥部隊便對里面的氣氛產生了嚴重的“不適感”。原來,部隊中的兵痞平時打仗不行,欺負起百姓來卻一個比一個狠。

回想起自己的出身,許世友對他們簡直恨得牙癢癢。于是1928年,許世友一咬牙干脆投靠了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