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后的準媽媽都知道,要對胎寶寶進行“胎教”,這樣可以讓寶寶更聰明,發育的更好,但如果胎教不正確的話,效果則會適得其反。因此,不正確的胎教方式及正確的胎教方式,準媽媽很有必要了解哦,只有了解清楚了,才可以合理的對胎兒進行胎教,讓胎寶寶發育的更好,更聰明!
1、拍打胎教
很多懷過寶寶的女性有過這樣的經歷:當胎寶寶踢準媽媽肚子的時候,準媽媽會輕輕拍拍肚子回應寶寶,然后胎寶寶會再次踢媽媽的肚子,然后可能準媽媽會再次輕拍肚子……據說,每天早晚和胎寶寶這樣互動兩次,每次三五分鐘,寶寶出生后聽、說和語言方面能力都高,是利于胎兒智力發育的。
事實:當胎寶寶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胎動并不是像出生后的懂得互動的寶寶那樣,在和準媽媽做游戲。胎寶寶在準媽媽肚子里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胎動踢媽媽肚子,只是可能換個睡姿,或伸個懶腰,而準媽媽拍打肚子很可能會引起胎寶寶的煩躁不安。
2、音樂胎教
音樂胎教應該是所有準媽媽都知道的常識,要經常給胎寶寶聽音樂,尤其是一些輕音樂或者兒歌等,尤其是莫扎特,幾乎每個準媽媽的給胎寶寶聽過。
前幾天還有個朋友跟我說,她家寶寶因為在孕期就經常聽某首歌,出生后,只要哭鬧的時候就給寶寶聽這首歌會很快安靜下來,她覺得很神奇,是孕期音樂胎教的功勞。
事實:從孕23 周左右開始,胎寶寶就開始有了視力和聽力,在媽媽肚子里,可以感受到一些來自于外界的光和聲音的刺激。但是給胎寶寶進行“音樂胎教”,由于隔著衣服、肚皮和羊水,胎教音樂傳到胎寶寶耳朵里時,不再是有和諧旋律和節奏的優美音樂了,而只是個單純的物理聲波,嗡嗡的聲音。可能會干擾到寶寶,造成寶寶激惹。
長時間或過強的刺激,反而影響胎兒發育和健康
就算胎教,也要“適量胎教”,而非一天到晚一直給寶寶在聽莫扎特音樂,或者聽一天兒歌,甚至帶著寶寶去公園遛彎,聽廣場舞音樂,這樣長時間或者過強的受刺激,反而可能使胎兒的聽力受損,影響胎寶寶的發育和健康。
一般建議:給胎寶寶所聽的音樂強度不宜超過 60 分貝(大概是正常交談的音量),音樂頻率不應超過 2 000 赫茲。
能讓胎寶寶變聰明的“胎教”是這些!
其實,孕期對胎兒進行胎教,影響更多的是準媽媽的身心狀態。
通過對準媽媽的情緒、精神狀態進行影響,導致準媽媽體內激素和有關神經介質的分泌,這樣才能間接地刺激胎寶寶的腦發育。簡單翻譯一下,也就是說:媽媽開心了,寶寶才能長得更好。
因此,準媽媽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做好:
1、每天保持好心情。好心情就是最棒的胎教。相反,如果準媽媽長期過度緊張,如焦慮、恐懼、緊張等,那等寶寶出生后,就容易出現好動,更容易哭鬧,也容易情緒不穩定,消化功能紊亂發生率要更高。
2、充足的睡眠。準媽媽只有保證每日睡眠,睡得好才能心情好,身體各方面機能狀態也好,這樣是利于胎兒發育的。
3、適量的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但要適量。準媽媽充分地吸入氧氣,有助提高胎寶寶大腦活性化,讓胎寶寶頭腦更靈活;但劇烈運動則會抑制胎兒大腦發育。
4、均衡的飲食營養。充足且均衡的營養供給,是保證胎兒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根據不同孕期的營養需求,保證胎寶寶的營養供給。
京媽說:孕期的準媽媽心態要平和,努力做到上面幾個方面,并且讓胎寶寶進行自然的發育,不過度的去干預,這才是最寶寶最好的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