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圍護結構,通俗地說是指建筑物的四周或“外殼”,如墻體、門窗等,它通過保持均勻的室內溫度來抵御惡劣的天氣、風和陽光。建筑圍護結構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屋頂、墻壁和基礎,每個組成密不可分,構成了建筑物的整體結構支撐。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圍護結構包括哪些吧~
圍護結構包括哪些
圍護結構包括外圍護結構和內圍護結構。外圍護結構包括外墻、屋頂、側窗、外門等,用以抵御風雨、溫度變化、太陽輻射等,應具有保溫、隔熱、隔聲、防水、防潮、耐火、耐久等性能。內圍護結構如隔墻、樓板和內門窗等,起分隔室內空間作用,應具有隔聲、隔視線以及某些特殊要求的性能。圍護結構通常是指外墻和屋頂等外圍護結構。
圍護結構應性能
1.保溫,在寒冷地區,保溫對房屋的使用質量和能源消耗關系密切。圍護結構在冬季應具有保持室內熱量,減少熱損失的能力。其保溫性能用熱阻和熱穩定性來衡量。
2.隔熱,圍護結構在夏季應具有抵抗室外熱作用的能力。在太陽輻射熱和室外高溫作用下,圍護結構內表面如能保持適應生活需要的溫度,則表明隔熱性能良好;反之,則表明隔熱性能不良。
3.隔聲,圍護結構對空氣聲和撞擊聲的隔絕能力。墻和門窗等構件以隔絕空氣聲為主;樓板以隔絕撞擊聲為主(見建筑物隔聲)。
4.防水防潮,對于處在不同部位的構件,在防水防潮性能上有不同的要求。屋頂應具有可靠的防水性能,即屋面材料的吸水性要小而抗滲性要高。外墻應具有防潮性能,潮濕的墻體會惡化室內條件,降低保溫性能和損壞建筑材料。
建筑圍護結構的熱性能
建筑材料的熱性能主要通過確定其組件的熱導率來獲得,這直接對應于材料有效傳遞熱量的能力。具有高導熱率值的材料將促進熱傳遞。理想情況下,建筑圍護結構應主要由導熱率值極低的材料組成,并包含嚴格充當熱隔熱體的附加材料,進一步阻止熱量從結構內部向外部移動,反之亦然。敦促建筑設計師選擇正確的材料組合來自然調節熱量運動,而無需昂貴的機械加熱和冷卻系統。他們選擇的所有組件將作為一個單元相互作用,以執行四個關鍵功能:結構支撐、濕度管理、溫度調節和氣流調節。后三個是對確保房屋節能、舒適和可持續發展影響最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