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695字,瀏覽全部內容約3.0分鐘。
職場中,有兩類人比較出眾,一類是每天喊著要辭職的走人,卻遲遲都不可能走;另一類是從來不吭聲說要走,卻瞬間間就會離開。
這兩類人是截然相反的兩類人,也就是耍唇皮子型與實干型,到底誰才是笑到末尾的那一人呢?
其實職場就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賽,決勝點,不在于有什么樣的開始,而是過程。在這種過程當中技術和堅持,才是制勝的唯一法寶。
喊著辭職要走的人,再多的是虛張聲勢,也沒有更加好的下家,其實是對自己力量的不信心,只是發表、引起各位的小心而已。一聲不吭的員工,說不準已找好了下家,或者正在找下家了,因為他有這種力量,當集團沒能給到他想要的,他會用動作證明力量。并默默地做好自己末尾的事情,不讓集團、也不讓自己難堪。
一、誰會每天叫嚷著要辭職?
關于辭職的事,著實有有的人,會天天掛在唇邊,唯恐沒有一個人了解自己有多霸氣。敢說集團、敢說上司,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1、視線短淺。
總是把辭職掛在唇邊的人,都是視線比較短淺的人,只會盯著眼睛前面的一畝三分地。就這樣看不到更遠的地方,也沒有更加廣闊的思維空間。
焦點只會關注眼睛前面觀看到的的東西,也只會吹毛求疵,集團制度不行、同事的家長里短、上司的不作為等等。都可以變成進攻的對象,以借辭職來抬哄自己的尷尬地點。
我曾經部門,有一個跑到其他地方的跳槽心過來的同行,面試的時候,說得天花亂墜,我就對他持保存意見。可領導見著就很熱愛啊,能說會道,有行業經驗,還有客戶資源,簡直就像發現了個寶貝似的。
這個狀態下,當然就順暢入職了,剛開始的時候熱情四溢,每天出差跑客戶,領導還十分信任自己的眼光。還沒到三個月,線下就把他給打敗了,弄來的客戶資源,客戶并不買賬;研究新人客戶,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況且成交的周期相當的漫長。
在這樣多重的壓力下,就開始想辭職了。在同事之間,甚至上司都毫不忌諱,總是說集團這里不好,哪里不好,怎么怎么了,將要打算辭職;還說曾經集團,怎么樣怎么樣好,在這里說這些又有什么意義呢?還不是打自己的臉嗎?
自己做不好,就到處散發負能量,到處說集團的不好,一點自我反省都沒有,眼光這么短淺,注定會一事無成。
2、引起別人小心,獲取存在的感覺。
在職場中,有的人熱愛表示,把有的該說和不該說的話,都說出去了。無非就是想引起別人的小心,讓別人在意他,從而獲取存在的感覺的一種方法。
為什么要急于引起別人的小心呢?因為在事情中,找不到自我,找不到實在的東西,而生活總是得過且過。在職場當中,不整點動靜出去,就無法展現自己的力量似的。尤其想獲得上司的嘉獎與肯定。
我以前的一個下屬,挺聰慧的,業務力量也非常強,就是話多,把不滿常常編輯在臉色。他最熱愛就是在背后說別人的壞話,惡意中傷別人,以此來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尋找存在的價值。
殊不知,這個非君子所為的行為,大伙都就這樣看在眼里的,非但沒有獲取再多的存在的感覺,反而各位都認清了他的為人,都會提防三分。
在職場中的存在的感覺,不是這么提的,踩著別人向前行,本身就是見不得光的事,又怎么會有底氣呢?同事之間,大概是互相幫助,互相接受,才能獲得別人的肯定,才能獲得尊敬。
3、浮躁的表現。
有一種人心中很浮躁,碰到什么事件,都想要表示出去。而辭職的叫法,也只是找一個向各位發牢騷的宣泄口而已,并沒有真的想過要辭職。
由于事情的壓力,找不到較好的緩解的途徑;想盡快通過事情的成就來滿足自己的心中,可卻一直都沒有什么提升呢。急于求成,急于獲得別人的肯定,這個心理的形成,浮躁的心態更加急徹地表現出去。
也有可能是生活的習慣性問題,習慣的發牢騷、習慣的批判、習慣的不滿。心中再多的是就這樣看不慣別人,支持不了別人比自己更優質,尤其朝夕相處的同事。就只能通過這個說辭職的方法,表現自己還不錯、還很優越。
4、迷茫,沒有目標。
每天在唇里喊辭職的人,其實心中也界是相當迷茫的,沒有目標,也沒有規劃。不了解下一步該做什么、不了解下一步該怎么走,大概具備怎么樣的力量。
這樣的人在職場中是比較危險,就只能隨波流動,沒有太大的主觀能動性。也非常的容易受到別人的波及,變得人云亦云。
有一個老員工,在集團做了很多年,不但底薪,業績平平,簡直可以用差來形容。可是卻在業務部門呆了多年,不但波及了集團,對自己來說,更加是不負責任的行為。這個完整是沒有目標,沒有規劃的迷茫表現。
在集團每天叫嚷著集團對他怎么樣不好,怎么樣不公平,當有好機遇的時候一定辭職走人。這分明就是氣話,如果有力量的話,還不早就走了。由于自己的力量有限,不被集團重視,就每天叫差要辭職走人,其實是很不成熟的表現。
二、優質員工的默不作聲
優質的員工都是實干型的,了解做好事情就是第一要務。只有在事情中,才能獲取價值、獲取成長。默默地付出,總是能獲得理想的回報。
1、知其地點。
優質的員工,明確了解自己的地點;清楚自己的力量;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人最大的是了解自己,將要到哪里去?怎么去?才會一步一步朝著目標前進。目標規劃已烙在內心,不會輕易更改,
了解自己的不足,也了解自己的優勢;了解自己的弱點,也了解自己的強項;了解自己的為什么能留在這里,也了解怎么樣才能尋找更好出路。
在自己的核心優勢周圍之外的,決不輕易走出去嘗試。像無頭蒼蠅式的亂竄,不適合職場的生活與進步,再怎么奮斗也走不出瓶口。
2、默默成長。
在職場中,如果你不可以提升,就代表著退步。正所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優質的員工,了解在職場中需要不停提升,才有可能達到理想的目標。事情之外,成長就是最大的。當你的核心力量,還不是最優質時,需要奮斗沉淀;當你的力量還不如別人時,需要奮斗學習;當你的專業還不是最熟悉時,除了學習,還有總結。
所以,優質的員工,在奮斗事情的時候,還會奮斗地提高自己,默默地成長。而不是在四處大叫大嚷,表示自己的不滿。在他們眼中,這一切都會波及到他們的成長,所以不聲張,也是他們成熟的標志之一。
3、韜光養晦。
韜光養晦所表示的意思,就是當時機還沒有成熟時,先把自己的光芒、自己的力量先掩藏起來,不讓人發現,避免打擾了自己的規劃。
會用韜光養晦這個方法的,都是聰慧的職場人,不會和集團、領導、上司和同事起正面的沖突,更加好的保全了自己的職業之路。
能韜光養晦的人,也清楚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要修繕和學習,提高本身內在的修為。
在職場上優質的員人,也一樣會用這個方法來維護自己。當時機不成熟,或條件不允許的時候,暫時放下自己的力量、放下姿態來,直到達成目標為止。
結語
職場就如一場博弈賽,只有笑到末尾的才是贏家。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也許是對那些默不作聲的員工,最現實的編輯照。敢于追求,也能潛伏,為理想別樹一幟,要走就會毫不猶豫。
在職場上,如果只是想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員工,那可以得過且過;如果想變成一個有作為的人,那么要克服自己的懶散,奮斗學習,在職業生涯才會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