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還在因為自己是電商行業的門外漢而著急苦惱?你是否還在因為看不懂電商專業名詞而發愁?你是否還在因為開了店鋪卻不知道怎么分析店鋪的各項指標而頭疼不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最基本的電商名詞解釋,幫助你更快更好地上手電商運營。
電商平臺三大要素:人、貨、場;
電商最基本公式:營收=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利潤=營收=流量*轉化率*客單價*毛利率-成本;一切的活動將緊緊圍繞最基本公式展開。
PV(page view)(個):頁面瀏覽量,所有頁面瀏覽量的總和,一個頁面被瀏覽幾次記幾次(包括相同用戶和不同用戶);
UV(user visiters)(個):獨立訪客數,所有獨立訪問用戶的總和,重復用戶只記一個;
跳出次數(Bounce)(個):在網站只訪問一個頁面就離開的訪問次數;
跳出率(%):瀏覽了一個頁面就離開的用戶占一組頁面或一個頁面訪問次數的百分比;
訪問深度(個):每次訪問的平均頁面瀏覽量(PV),計算公式:訪問深度=瀏覽量(PV)/訪問次數;
停留時間(秒):訪問頁面時,從當前頁面打開時間到下一個頁面打開時間的差值;
平均停留時間(秒):平均停留時間=總停留時間/訪客數;
UV價值:一個訪客的流量價值,計算公式:單品下單金額/訪客數;
件單價:每件商品的平均價格,計算公式:件單價=銷售額/訂單的商品數;
客單價:每位顧客消費的平均價格,計算公式是:客單價=銷售總額/顧客總數,或者是客單價=銷售總額/訂單量;
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資報酬率;
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搜索引擎營銷;
EDM(Electronic Direct Marketing):電子郵件營銷;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戶關系管理。在電子商務中,CRM的主要含義是通過對客戶詳細資料的深入分析,來提高客戶滿意程度,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的一種手段;
SKU與SPU區別:
SKU(Stock Keeping Unit):庫存量單位,庫存進出計量的基本單元,區分大小、顏色;
SPU(Standard Product Unit):標準化產品單元,商品信息聚合的最小單位,區分款式;
商品品類與商品標簽區別:
商品的品類和標簽都是分類,用途不同:
品類主要用于商品管理,供內部使用,品類具有唯一性,一個商品只能屬于一個品類;
標簽主要用于展示,面向顧客,一個商品可以有多個標簽;
標品與非標品:
標品:有固定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商品,規格化的產品,可以有明確的型號等,比如筆記本、手機、電器、美容化妝品等;
非標品:沒有固定標準的商品,無法進行規格化分類的產品,比如服裝、鞋子等;
最后讓我們來看看最新的騰訊旗下社交電商平臺小鵝拼拼,依托騰訊本身所具有的社交大流量屬性,開發出與眾不同的種草號模式,入駐商家還可享受KA扶持計劃和商品補貼,賣一份產品賺兩份錢,讓你快速享有電商市場這塊“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