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思想家老子提出了“小國寡民”的概念。意思是指政府小,不輕易勞役人民。
往往一般認為,老子提出的是一種治國方略或“統治術”。詳細這國家是大是小并沒有明確說明?,F在我們談論“小國寡民”,再多的是沿用近代學者的叫法,將其作為實指,即表示國家小、人民少的意思。
如果只從字面意思理解,這樣的國家不在較少數。今天,我們重要時機說說“小國寡民”的典范–帕勞共和國。
帕勞共和國是西太平洋的島國,屬于屬加羅林群島的一部分。這種國家的物理形態就是由一個大堡礁和無數小島和較小堡礁構成的帕勞群島。
帕勞的陸地面積只有466平方公里,2017年統計中華總人口為2.18萬,還沒有我國的一個小區人數多。可以想象,北京天通苑小區的常住人口就高達70多萬。當然,天通苑是亞洲最重要的小區,這就沒有辦法比了。我國居住小區的人口規模都在萬人以上,稍微大點的就超過了2萬人。
由于國家小、人口少,“小國寡民”的優勢就凸顯出去咯。2018年世界匯率計算,帕勞GDP總計3.10億美元,人均達17318美元。要了解,我國在2019年首次突破1萬美元,而帕勞周邊的菲律賓同期也才3198美元。
對比周邊,帕勞的國民無疑是富一些。小國寡民雖好,但也進步的軟肋。那么是在大時代面前超級的容易被裹挾,從而找不到自己的進步方向。
從帕勞的簡史就可以看出這樣一點。
帕勞所屬的加羅林群島為太平洋三大群島的一部分。我們了解,太平洋上有大小群島2萬多個,根據地理特點以及原著居民的膚色、語言等特性,大致可以分為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等三大群島。從大的島群來看,帕勞就屬于密克羅尼西亞。
人們考證,大約在4000年前,密克羅尼西亞人的先祖陸續從東南亞遷徙而來。后來,美拉尼西亞人和波利尼西亞人也過來咯,各位開始了雜居通婚的生活。這些構成了帕勞的原始土著。
在較長的簡史時期內,帕勞幾乎是不為人知的所在。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18世紀末。
當時,西班牙人來咯,并開始了殖民統治。早在16世紀,西班牙人就開始環球探險和殖民擴張,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西班牙人的周圍從大西洋到美洲,又從墨西哥橫跨了太平洋。
在這種背景下,帕勞群島被發現。1783年英國船長亨利?威爾遜指揮的“安蒂洛普號”船只在帕勞地區群島觸礁,并在當地酋長的幫助下脫困。從此,帕勞群島與歐洲有了接觸。
到了1885年,西班牙正式占領統治帕勞的群島。此時此刻,西班牙帝國已處于暮年,對海外的殖民統治已經力不從心。3年后,西班牙便將帕勞的群島轉讓給了德國。
一戰后,德國戰敗,根據《凡爾賽和約》,帕勞群島則轉讓給了島國。島國實行委任統治長達20余年,對帕勞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改造。
二戰后,島國戰敗,帕勞則變成聯動國托管領土,受美利堅管轄占領。作為海外觸角的延伸,美利堅對帕勞進行了更為徹底的改造。帕勞的基礎設施和教育體制就是在這一時期建立的。
美利堅對帕勞托管達30余年,直到1994年憲法生效后,帕勞才有權治理內部政治外交,而國防和戰略安全則仍交給美利堅負責。實際上,這也是很多太平洋島國的無奈做法。
除了政治上受制于人,帕勞的經濟也無法擺脫依賴。這么小的島國,開始無法建立工業體系,也不可能像新加坡、巴拿馬等國家那樣享受交通紅利。帕勞的進步主要靠熱帶農業以及與之有關的旅游業。這就注定帕勞超級難實現真正的獨立。
當然,帕勞深居大洋,如同一粒塵埃,遠離世事喧囂,獨得靜謐。很多的人將其視為免遭工業污染的末尾凈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