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原名謝婉瑩,原籍福建長樂縣,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市。童年,她在煙臺度過了七八載山陬海隅的生活。冰心初期的作品,常常關系地寫到大海。幼年,她廣泛地瀏覽了華夏古典小說和漢譯外國作品。1912年她考進福州女子師范預科。
1913年隨家到北京,進入教會學習校園貝滿女子中學。1918年,冰心抱著學醫的目的考進協和女子大學預科,后變化初心,轉學文學。1923年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燕京大學文科。冰心屬于“五四”新文學健身中涌現出的第一批現代作家,是之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為文學研究會的重要成員。在新思潮的激蕩下,1919年9月她以“冰心”的筆名說說了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揭示了為了事件改良家庭生活的必須性。之后,她又說說了《斯人獨憔悴》等揭示社會、家庭、婦女等人的一生問題的“問題小說”。與此同一時間,她寫作散文,1921年說說的《笑》,被認為是新文學健身初期一篇有著典型意義的美文。她還受泰戈爾《飛鳥集》的波及,寫出了300多首無標題的格言式自由體小詩,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在“五四”新詩壇上別具一格,展現了女作家特一些思想情感和審美意識,很受讀者歡迎。 1923年秋,冰心赴美利堅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技術院學習英國文學,從這時至1926年,她把自己在旅途和異國的見聞感受以及對往事的追憶,陸續寫成親昵懇切的29封寄小朋友的信,說說在《晨報》的《幼兒世界》專欄,并結集為《寄小讀者》于1926年出版。這是冰心初期散文的代表作,也是華夏現代最先的幼兒文學作品。她的散文比小說和詩歌有更高的成就,在當時被稱為很有魔力的“冰心體”。
1926年,冰心在美利堅獲文學碩士學位后回國,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女子文理學院任教。這期間創作較少,有波及的作品有《南歸》、《命》、《冬兒姑娘》、《我們太太的客廳》等。這些作品有較多比較深厚的社會內容,展現出冰心對生活的新了解。
1936年暑假,她赴歐洲美國游歷,經日、美、蘇、意、英、法、德等國。抗日戰爭瞬發后,冰心到重慶,曾經主持過《婦女文化》半月刊。
1941年到1947年她曾經擔任參政會議參政員。1946年夏回北平,斯年冬季,全家去島國。1950年,冰心作為東京大學第一位女教授,在該校講授華夏新文學。
1951年,冰心從島國回國,在社會主義的新華夏,她的生活和創作揭開了新的一頁。
1958年和1978年之后,她先后為幼兒們寫了《再寄小讀者》和《三寄小讀者》,還寫了散文《歸來之后》、《走進人民大會堂》、《櫻花贊》等。這些散文不僅堅持著她獨具的藝術滋味,更在富于時代氣息的廣闊背景上,展示了豐盛多彩的生活界面,呈現出明朗樂觀的色調。
1980年她創作的短篇小說《空巢》獲中華優質短篇小說獎。她的幼兒文學作品選集《小桔燈》等,在1980年中華少年幼兒文藝創作評獎中獲榮耀獎。
1982年上海文藝出版社開始出版五卷本的《冰心文集》,同年出版三卷本的《冰心選集》。
冰心還翻譯出版過泰戈爾的詩集、劇作和很多的一些外國作家的作品。她于創作之余,致力于保衛世界和平,對外友好和文化交流等事件,多次出國訪問。她曾經當選為歷屆中華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中華政協常務委員和華夏民主促進會副主席,華夏作協理事,華夏文聯委員、副主席和名譽主席。
1988年7月28日巴金在給《冰心傳》一書所作序中,稱她是“我們新文學的末尾一位元老”;同一時間又說“她的頭腦比好些年輕人更清醒,她的思想更敏銳,對祖國和人民她有更深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