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的豐富,如今的白酒消費已被注入諸多心理層面的附加值。白酒作為重要的社交潤滑劑,已經成為社交生活的必需品。因此,無論是親朋聚會還是政商務消費,主辦方都會在白酒的選擇上下功夫。
而消費者在選擇酒類產品時也越來越挑剔,他們不僅會考慮白酒的品質和包裝,還會考慮品牌度及情感內涵等方面。因此研究消費者的白酒消費心理,并達到掌控消費者白酒消費,對于白酒廠商來說都至關重要。
“面子”消費心理 “面子消費心理”歷史悠久,無論是請客、送禮還是政商務消費,主人招待用酒的選擇都離不開“面子”心理。
白酒廠商在運作及超酒和禮品酒時,要重點利用消費者的“面子”消費心理。能運作中及超白酒的企業需重點學習行業內兩大領頭羊——茅臺和五糧液的操作模式。購買茅臺、五糧液的消費者,早已脫離了購買酒的基礎層面,而是上升到了“面子心理”消費層面,他們花大筆錢買一瓶酒,不是買“酒”、“醉”,而是買“面子”、“生活品味”。區域性白酒品牌可借鑒安徽宣酒集團的成長軌跡,借鑒宣酒適時、合理的品牌定位轉換,其從“宣城特產”到“江南美酒”再到“宣酒”,不斷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面子”消費心理。
炫耀消費心理 炫耀性消費指的是富裕通過對物品的超出實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性,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錢財力和社會地位,以及這種地位所帶來的榮耀、聲望和名譽。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存在這種消費心理的人群正在逐年增多。
在白酒消費方面,大部分地區的消費者在購買高端白酒時,并不把“酒質及口感”放在首位,而是更加關注其所購買的白酒品牌價值及其心理附加值。且絕大多數消費者購買白酒就是為了滿足其炫耀消費心理,通過購買白酒來體現其財富能力及個人能力。
無論是我國名酒還是區域白酒品牌,要想利用好消費者的炫耀消費心理,必須進行長期的品牌建設工作,廠商需聯合起來運作市場。企業需利用地域文化及稀缺資源,不斷給其品牌賦予競爭對手無法復制及超越的品牌文化內涵。經銷商需配合企業做好各項系列化工作的落地執行,推進企業各項品牌建設工作,不斷擴大高端形象產品的受眾范圍,讓消費人群在消費時該形象產品,并讓消費者在消費的前中后都能獲得自豪感及成就感,滿足其炫耀性消費心理。
“跟風”消費心理 人歷來有“跟風”消費的心理,一個品牌在意見或者高層領導的帶領下,會被普及開來。因此對于多數白酒品牌來說,只要抓住了相關意見,產品就不愁動銷。
在山東臨沂的一個縣級市場,筆者發現白酒“跟風”消費現象非常普遍。當地市場上,主流消費品牌基本上一年一換:2009年—2010年主流品牌為瀘州老窖,2010年—2011年主流品牌為沂蒙老鄉及貴人道,2011年—2012年主流品牌為四特。
白酒企業及經銷商要想利用好“跟風”消費心理,都要運用好關系營銷FromEMKT.com.cn策略,直接或間接地利用關系網進行開發與維護,并選出“意見”。業內人士都明白:只要或商務范圍內的意見帶頭喝你的酒,一般政商務聚會則會跟進消費,開始在小范圍內“跟風”,之后就是縣城消費者進行火爆“跟風”消費。
對于強勢白酒品牌來說,需不斷在高空加強品牌建設,以提高品牌度及美譽度,從而帶動消費者“跟風”消費;對于中小型白酒品牌來說,則需加強地面小范圍的推廣及口碑傳播,較大化地擴大傳播效應,促進消費者“跟風”消費。
“情感”消費心理 對于白酒行業來說,情感因素一直陪伴著消費者對白酒的選擇,左右著白酒消費行為的方向,尤其體現在廣大鄉鎮區域市場。
固有的家文化影響了數以億計的中華兒女,每個人都有濃厚的戀家懷結。無論是上世紀90年代因“孔府家酒,叫人想家”這句經典廣告而紅遍大江南北的山東孔府家酒,還是以“高爐家酒,感覺真好”為廣告的安徽高爐家酒,抑或是山東郯城酒廠獨具特色的單品——古郯家酒,無不是打著“家文化”牌,以情感觸動各自區域消費者。消費者在面對此類名稱的白酒產品時,很容易產生情感共鳴,增強購買行為,因此也就造就了孔府家年銷售額曾達1.3億元,高爐家年銷售額達10億元的神話。
與消費者進行情感溝通是企業成功的一大法寶。企業需深挖其品牌背后的歷史文化資源,以達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共鳴;同時,研發出一系列富含情感元素的包裝及觸動消費者內心的產品名稱,參考市場上消費者白酒消費的心理價位進行合理定價,并制定一系列富含情感元素的市場推廣方案。
經銷商需貫徹執行企業的一系列推廣方案,在產品上市前期主動把部分利潤回饋給消費者,逐步培育出大量的忠實渠道成員及消費群體,為后期持久盈利打好基礎。
求廉消費心理 目前,多數農村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不高,其作為白酒消費量較大的群體,消費能力非常有限。拿山東省來說,該區域絕大多數消費者的白酒消費水平在30元/瓶以下,在部分交通不便利及偏遠地區,白酒消費水平多集中在10元/瓶左右。且多數農村市場,紅白事用酒普遍存在求廉消費心理(在保證“有一定面子”的情況下)。在臨沂地級市下的一縣城,城北區域約5個鄉鎮村里,紅白事基本為10元/瓶的白酒;而在城南區域,由于經濟水平相對較高,該區域農村紅事用酒基本為15元/瓶,白事用酒為10元/瓶。
農村地區消費群體經濟收入低,對白酒的品牌及質量沒有太高要求。此類群體對價格較為敏感,同樣是500ml的白酒,多數人會選擇5元/瓶的,而不是6元/瓶—8元/瓶的。
除了白酒企業外,多數白酒企業都不會放棄生產低檔酒。原因在于:低檔酒雖然利潤率低,但市場容量大,足以為企業貢獻一筆可觀的利潤。白酒企業營銷人員需了解消費者的求廉消費心理,在此基礎上加強市場調研,了解此類人群對酒的包裝、酒質、價位、促銷等方面的需求,較終研發出合理的低價位的白酒產品。
經銷商在銷售低端產品時,需進行深度分銷,借助低價位白酒去廣泛開發及維護農村區域的網絡,建立密集網點,為以后多元化發展打好基礎。當資金、時機及季節較為成熟時,可選擇代理幾款啤酒品牌或引進幾款較為高端的白酒產品。這樣不僅可以通過“多銷”來彌補“薄利”,還可不斷壯大自己的銷售隊伍。
求異消費心理 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個性化消費,喜歡嘗試一些新鮮事物。且隨著白酒行業的高速發展,白酒產品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此時,獨具個性化的產品品牌會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關注。在同樣不為消費者熟悉的品牌中,香型差異化越明顯,產品包裝、命名、瓶型越有個性,越能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從而增加動銷數量。
白酒品牌需與時俱進,及時掌控市場較新消費風向標,適時、合理地生產出消費者喜愛的產品,不斷滿足消費者的求異消費心理。如洋河巧妙地利用藍色文化,適時推出了藍色經典系列,成就了如今的行業老三地位;又如河南仰韶酒廠為了滿足消費者收集彩陶制品的心理,適時開發出仰韶彩陶坊系列產品,大幅提升了其品牌形象及銷售額;較近,茅臺又借用了影視明星成龍的名字,推出了茅臺成龍酒這一新品,達到共贏。
對于操作區域市場的白酒經銷商來說,首先,需考慮代理一款市場上較為成熟香型的白酒品牌。香型差異化是把雙刃劍,過分追求差異很可能會物極必反,可能會因為消費者香型不適應而使產品不被消費者認可,較終導致市場運作失敗;其次,需代理差異化的產品,如差異化的外包裝、瓶型、顏色、酒精度、價格等;較后,需進行差異化的推廣及促銷,如可進行差異化渠道推廣,可進行主題促銷、社區促銷、“回扣”促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