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蒙太奇是什么意思(蒙太奇表現手法)

5424

著名蒙太奇大師兼導演艾森斯坦曾經在其著作中提到:

漢字中的“口”和“犬”都是名詞,各自有獨立的含義,但是當把它們配合到一起時,便發生了質的變化,成了動詞“吠”。把它們展現在銀幕上,“口”和“犬”的特寫鏡頭剪輯在一起,大自然使觀眾悟到那有一只狗在叫,如聞其聲。

這種蒙太奇方法成了電影特別的語言形式。

蒙太奇,法語montage的音譯,原是建筑學上的術語,有構成、組裝的含義。借用到電影、電視理論中來,有剪輯、配合、連接的意思。

我們都了解電影電視由一個個界面拼接而成,怎么樣讓界面之間發生聯系并表示出界面以外的意蘊,怎么樣做到1+1>2,蒙太奇手法在此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蒙太奇手法主要用來敘事、創造節奏和營造氣氛刻畫心情。一部電影的剪輯,時常會有多種蒙太奇手法交叉混合使用,剪輯的好壞末尾很大幅設會波及整部影片的觀感。

電影蒙太奇方法,只是把兩個或者多個元素合成一個有著全新內容的方法。早在十九世紀末期的時候,電影大師們就開始使用蒙太奇——這種使電影發生了飛躍的手法。蒙太奇在電影創作中呈現了驚人的藝術效果并創造了感人的藝術力,在流動的界面結構里面,蒙太奇成了最有效的創作方法。

電影中蒙太奇指的是鏡頭的分切與配合,或者是剪輯。下面是一個典型的蒙太奇創作試驗的著名舉例,一樣是三個鏡頭,采取不一樣的剪輯方法,就會發生不一樣的效果:

1、一個體在笑。2、手槍直指。3、驚恐的臉。

如此的順序組接的鏡頭,

給觀眾的是人物的怯懦和惶恐。

1、驚恐的臉。2、手槍直指。3、一個體在笑。

如此配合的鏡頭,則表現人物的勇敢。

艾森斯坦對這種試驗曾經加以概括,他說:“通過剪輯把兩個不相干的問題并列起來,不是等于一個鏡頭加上另外一個鏡頭——它導致了一種創造,而不是各個部分的合并。因為這種并列的結果和分開地看各個組成部分是有著質的不一樣。” 構思影視作品時,常常要用到下列幾種蒙太奇手法:

以下的蒙太奇舉例,也是我們考試中總是應該寫到的幾種類別。

復現蒙太奇

亦稱反復蒙太奇、重復蒙太奇。讓一些重要的物件、場面,反復多次在影視文學劇本中出現,一方面起強調的作用,引起讀者對他們的小心、重視;另一方面,在作品結構上起理清脈絡、劃分層次的作用。如蘇聯《鄉村女教師》中瓦爾瓦拉.瓦西里耶夫娜用的教具–世界儀,她任教之地小丘上的三棵松樹,只是反復多次出現的物件,場景。

對比蒙太奇

又稱對照蒙太奇。類似文學中的對比描寫,即通過鏡頭或場面之間在內容(如貧與富、苦與樂、生與死,高尚與卑下,獲取勝利與失敗等)或形式(如景別大小、色彩冷暖,音調強弱、動靜等)的強力對比,發生互相沖突的作用,以表示創作者的某種寓意或強化所表現的內容和思想。

使用這種手法組接的鏡頭之間,存在互相襯托、對比的邏輯聯系。這種蒙太奇不僅應該用在普通鏡頭的場景、人物表情之間,也應該用來組接長鏡頭。

如《白毛女》里的喜兒被蹂 的片斷:

佛堂小院里,月光花影不正常靜穆。

佛堂里,神桌前,喜兒超級圣潔的形象,在往神燈添油。黃世仁解下腰帶,鬼祟地疾走著。

喜兒在添油,黃世仁打門縫里進來,走到喜兒后面,一把捉住她的兩手。

喜兒掙著回身,黃把她推倒下去。黑暗里聽到喜兒叫二嬸子。

“大慈大悲”的橫匾,佛像。

黃家正廳,“積善堂”的橫匾。佃戶林(專門埋葬佃戶的亂墳崗),狂風吹得草木嘯鳴。

惡霸地主黃世仁,正廳里高懸著“積善堂”的橫匾,居然在佛堂里干下了禽獸不如的壞事,凌辱了喜兒。

這是圣潔與邪惡的對比!是誹謗與惡性的對比。對比蒙太奇在這里起了鞭笞黃世仁的偽善的作用。

《芝加哥》牢獄中唯一一個沒關系的匈牙利女人被冤判死刑,受刑場景與芭蕾舞舞臺表演進行類比,匈牙利女人的痛苦與臺下喝彩鼓掌的觀眾形成強力反差,極具諷刺說明。深刻反映當時芝加哥娛樂至死的社會狀態。此處除了使用對比蒙太奇外還用了交叉、隱喻蒙太奇等,多種表現手法混合使用,極具敲擊力。

短鏡頭之間有蒙太奇的剪輯,那長鏡頭呢?其實所謂的長鏡頭或是一鏡到底,某種程度是在鏡頭內部完成了蒙太奇,相對來說更具線下感。(講解電影《鳥人》)

平行蒙太奇

把同一時間不一樣地點發生的有關事件、場面連接起來,讓它們有條不紊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使劇本得以平行進步,強化觀眾的懸念心態。這種蒙太奇常以不一樣一時間空或同一時間異地發生的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情節線并列表現,分頭描述而統一在一個完美的結構中。能多角度多層次描述一個事件,以及揭示構成事件的情節之間的聯系。

格里菲斯在《黨同伐異》里,成功地使用了這種組接方法:一個沒關系的工人被誤判了死刑,當絞索套在他脖子上時,他的妻子帶著州長的赦免令趕到,這只是著名的“末尾一分鐘營救”。我國影片《鐵道游擊隊》里,劉洪飛馬營救芳林嫂。也是使用蒙太奇的范例。

《云圖》使用平行蒙太奇將六個不交疊的時空的劇本穿插剪輯在一起,使觀眾在看清劇本的同一時間節省篇幅,有更大的消息量。觀眾能逐漸看出劇本中的聯系,體會六個劇本齊心全力傳達的一個核心的價值觀、一種哲學觀、一種思想。

交叉蒙太奇

同一時間不一樣地理地區發生的兩條或數條情節線快速而頻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各條線索互相依存,末尾匯合在一起。與平行蒙太奇不一樣的是,交叉蒙太奇基礎用來創造節奏,造成緊張激烈的氣氛。多用來驚險、驚悚和戰爭等情節

《模仿游戲》圖靈等人運作圖靈機嘗試破解對面電報與前線戰場戰況慘烈交叉剪輯,表現破解電報迫在眉睫,兩條線索互相依存,營造緊張氣氛。

《魔戒》和《霍比特人》使用了非常多的交叉蒙太奇,《魔戒3》結尾處為了營造緊張激烈的氣氛,咕嚕與佛羅多的魔戒爭奪和外面阿拉貢、甘道夫為首的正義軍團與魔軍大戰場景頻繁交替剪接。

隱喻蒙太奇

也稱比喻蒙太奇、象征蒙太奇、差不多蒙太奇、聯想蒙太奇。它要求所連接的鏡頭,場面之間,存在某種微妙的類比聯系,通過“差不多點”、“具象點”和“寓意點”,出眾事物之間的有關特性,促使觀眾領會之中內在的、深層的含義。

蘇聯影片《十月》里,有一組隱喻蒙太奇的手法:阿芙樂爾巡洋艦上的大炮開始轟擊;冬宮秀麗的枝形吊燈在晃動;阿芙樂爾巡洋艦的大炮又一次轟擊;冬宮秀麗的吊燈轟然落地。用冬宮秀麗的枝形吊燈由晃動而轟然落地,來象征俄國資產階級政權被十月革命推翻,既形象又耐人尋味

《美女與野獸》玻璃罩內的紅玫瑰,代表愛與生命。“野獸”即將死亡時切入玫瑰花,末尾一個花瓣凋零,象征死亡。

雜耍蒙太奇

這是一種全方面性的蒙太奇,又有界面的分解,又有界面的研究;又有全景,又有特寫;節奏快,有緊張感。

愛森斯坦在其代表作《戰艦波將金號》里,在舉世聞名的“敖德薩階梯”那個段落里,成功地使用了雜耍蒙太奇,出眾了沙皇軍警屠殺包括老弱婦孺在內的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

(全景)階梯口。亂跑的人群。廣場上的警察,哥薩克騎兵。

(中景)軍隊從與幼兒一起死去的母親身旁走過。

(全景)階梯的拐彎處。亂跑的人群。

(中景)在階梯上亂跑的人群。

(中景)柵欄。一個老人在尸體旁邊。人們從柵欄里滾出去。

(中景)在柱子周邊的群體。被殺死的人們。之中有一個老太婆。

(特寫)斷起槍齊射。

(中景)在柱子周邊的群體。倒在柱子旁邊的人們。

(中景)軍隊的行列。(腳)

(中景)一個婦女推著嬰兒車。人們從車旁走過。

顛倒蒙太奇

先展現劇本或事件的目前狀態,再講解劇本的始末,表現為事件概念上“過去”與“現在”的從頭開始配合。它常借助疊印、劃變、畫外音、旁白等轉入倒敘。

《神探夏洛克》夏洛克分析案件時,通過剪輯將時間線重構,令敘事與推理過程愈加扣人心弦。

心理蒙太奇

其特點是界面和音調形象的片斷性、描述的不連貫性和節奏的跳躍性,聲畫形象帶有劇中人強力的主觀性。展示出人物心情世界,常用來表現人物的夢境、回憶、幻覺、遐想、思索等精神節日。

《鋼鐵俠1》 托尼被散彈射中,再一次睡醒時用了片段、非連貫的剪輯以及疊影的形式再現托尼“手術”的過程,來表現托尼潛意識的回憶以及不安、緊張、恍惚的精神狀態。

《神探夏洛克》第四季第二集,夏洛克過量嗑藥后在橋上和“費思”談話,與夏洛克腦內回閃片段互切,節奏跳躍,讓觀眾強力體會到夏洛克當時精神崩潰的狀態。

抒情蒙太奇

保證敘事和描寫連貫性的同一時間,表現超越劇本之上的思想和情感。最易被觀眾感受到的抒情蒙太奇,基礎在一段敘事場面之后,恰當地切入象征心情情感的空鏡頭。

《美利堅麗人》男主萊斯特班寧死后,閃回一生時,用了一系列抒情蒙太奇,互搭上帝視角般的男主獨白,將心情一一釋放。末尾切入隨風飄蕩的白色塑料袋,代表對執著于超我的一種釋然,平凡事物也應該很美。

《入殮師》伴隨著悠揚的大提琴伴奏,影片在短短的幾個分鐘內貫穿了四個儀式、一段葬禮、秀麗的白天鵝、雪山風光等場景。這段抒情蒙太奇剪輯節奏緩解,通過場景空鏡頭以及伴奏傳達出了溫情、神圣、歡樂和感動。

隨著影視藝術的進步也會創造出新的蒙太奇表現方法。當我們欣賞一部電影時,不防多留意下蒙太奇的剪輯方法,相信各位會有意想象不到的新發現!

蒙太奇手法除了在剪輯中被廣泛使用,還延伸到很多的藝術領域,它更像一種藝術表現方法。對戲劇有興趣的朋友應該了解下《如夢之夢》,相對平面的電影,或許戲劇弄來的沉浸感更強、體會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