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血壓患者可以喝葡萄酒嗎「高血壓患者是否可以喝葡萄酒呢」

5424

高血壓患者是可以飲用喝葡萄酒,人體內含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二者相比,前者是“好”的膽固醇,后者是“壞”的膽固醇。

一般而言,人體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高的人,具有相對較少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人體里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越多,人們罹患病和高血壓的幾率就越大。而葡萄酒中的酒精則有助于提高人體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進而有助于降低血壓。

較之很多酒精性飲品,紅葡萄酒在預防病和高血壓方面效果更好。這是因為紅葡萄酒中含有很多特殊的化學物質,如黃酮類化合物和抗氧化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有助于降低人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血壓,進而促進人體的健康。

品鑒葡萄酒不可不知的余味

酒界泰斗羅伯特·帕克(RobertParker)解釋道,“Aftertaste”是指當飲下葡萄酒后,口中剩余的味道,與“Finish”同義。因此,我們把“Finish”和“Aftertaste”翻譯為“余味”。我們在判斷余味時,可從兩個方面來著手。首先是余味的長短,再者是余味的風味和質地。

當我們在描述一款葡萄酒的余味的時候,通常可以用“胡椒味”、“礦物質味”、“豐富的”、“辛辣的”、“苦澀的”或者“濃郁的”等詞來形容。

一般情況下,余味時間能持續20至30秒就算得上是一款品質不錯的葡萄酒。如果一款葡萄酒的余味能持續45秒以上,那么這款酒可以說是經過精工釀造的,風味較為濃郁。而對于一款品質的葡萄酒,其余味通常能持續一分鐘以上。這就是為什么余味的長度成為評價葡萄酒品質的一大要素。

理論上,基本所有的葡萄酒都有余味,只是有些濃郁豐富,令人印象深刻,有些卻清淡短促,讓人失望。

這是因為葡萄酒的余味是由諸多復雜的因素共同造就的,包括葡萄品種與釀酒工藝等方面。例如,葡萄生長的地點、年份氣候條件、發酵方式、橡木桶的類型、調配方式等因素都是影響余味的重要因素。

自釀葡萄酒喝了為什么會中毒

工業化生產葡萄酒時,一般會通過前處理、改良菌種和改善工藝等方法來降低甲醇含量。而家庭自釀葡萄酒,由于受技術條件、知識水平的影響,釀制葡萄酒過程還沒有除去甲醇和雜醇油的工藝,自釀過程中的甲醇含量往往不可控,可能風險更高,“甲醇是工業酒精的成分,飲用會對身體有害的。”家庭自釀的環境下,根本無法做到正規釀酒的條件要求。而家庭環境,又是一個非常不理想、各種微生物混雜的空間。空氣中、地面上、櫥柜上、架板上、容器上,都分布著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沒有經過處理的環境,微生物是幾乎無處不在的。家庭自釀者很難在做酒的全程控制好其它雜菌,因此家庭自釀的酒有很大的雜菌污染隱患,即使沒有在酒面上形成明顯的油膜、發霉,但混在葡萄汁液中的雜菌,已經悄然生成了會讓人喝了頭疼的醇、生物胺等有害物質。更多的自釀者,甚至為了“衛生”,把買回來的葡萄先用自來水洗過。殊不知,自來水對于釀酒來說,相當于污染。自來水中含有多種微生物,本來葡萄皮表面并沒有多少種微生物,自來水一沾上,又生生人為接種了更多的雜菌進到葡萄汁原料。

真正的釀酒過程,是不能洗葡萄的。葡萄不洗,是不是聽起來臟臟的?但真正的釀酒葡萄,在采收之前的半個月,就已經開始為接下來的釀酒做準備了。這個準備就是,不能打藥,不能沾土。

自釀葡萄酒為什么會產生甲醇

釀酒是個復雜的工藝活,不論酒莊代表、釀酒師本人都擺脫不了釀酒時對原料的挑選、對釀酒酵母菌種的選擇、對發酵溫度的控制、對透氧的控制、對釀造工藝的把控。所有的操作都與得到的成品酒的品質息息相關,整個的釀造過程都需要專業人士嚴格的監控并隨之采取調整措施。所謂術業有專攻,釀葡萄酒是一個對專業要求很強的操作。

有關專業部門曾對自釀葡萄酒樣品進行分析,顯示樣品中含有不同濃度的甲醇和雜醇油。甲醇、雜醇油的產生主要來源于原料。一方面,葡萄皮中的果膠在果膠酶或熱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霉變也會產生大量甲醇,酵越徹底,甲醇含量會越高;另一方面,葡萄中的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再經過酶的催化作用生成雜醇油。

所以我們不建議家庭自釀,還有一個關鍵點,是看自釀的人是誰,如果是專業的釀酒師,那大可不必操心,因為車庫酒就是這樣誕生的,但仍然需要專業的設備和條件。而且釀造葡萄酒,則需要1~2周的時間,這段時間里,每天都要采取相應的控制操作,來保證葡萄酒的性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