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更年期是睪酮水平下降引起的生理變化,典型癥狀包括情緒波動、性功能減退和體能下降,多發于40-55歲。應對需結合激素檢測、生活方式調整和醫學干預。
1.核心癥狀表現
情緒方面易出現焦慮、抑郁或易怒,與睪酮調節神經遞質功能減弱有關。性功能變化表現為勃起硬度下降、性欲減退,夜間勃起次數減少是客觀指標。體能下降常見為肌肉量減少、體脂率上升,運動后恢復時間延長。部分人群伴隨睡眠障礙、潮熱出汗等植物神經紊亂癥狀。
2.時間階段特征
早發階段(40-45歲)可能僅表現為工作耐力下降,體檢顯示睪酮值處于正常下限。典型期(45-55歲)癥狀全面顯現,游離睪酮常低于8.5nmol/L。60歲后進入穩定期,但骨質疏松和心血管風險顯著增加。個體差異可達10-15年,長期吸煙、酗酒者可能提前5-8年出現。
3.臨床干預方案
激素替代治療需嚴格評估前列腺和血液指標,常用十一酸睪酮膠丸、透皮貼劑或注射劑型。非藥物方案包括阻抗訓練(深蹲、臥推、硬拉每周3次)、地中海飲食(三文魚、橄欖油、堅果)和正念減壓訓練。嚴重失眠可短期使用右佐匹克隆,配合維生素D3每日2000IU改善鈣吸收。
男性更年期管理需要個體化方案,建議40歲后每年檢測游離睪酮和PSA指標。癥狀評分超過19分(AMS量表)或出現骨質疏松性骨折時,需內分泌科聯合康復科系統治療。保持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控制腰圍在90厘米以內,可延緩激素下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