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關節炎可通過調整飲食、藥物治療、控制體重、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痛風關節炎通常由嘌呤代謝異常、尿酸排泄減少、遺傳因素、藥物影響、慢性腎病等原因引起。
1、調整飲食:減少高嘌呤食物攝入是基礎治療措施,避免食用動物內臟、濃肉湯、海鮮等。增加低脂乳制品、新鮮蔬菜和水果攝入,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促進尿酸排泄。酒精會抑制尿酸排泄,需嚴格戒酒。
2、藥物治療:急性期可使用秋水仙堿、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緩解疼痛。緩解期常用別嘌呤醇、非布司他抑制尿酸生成,苯溴馬隆促進尿酸排泄。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定期監測血尿酸水平。
3、控制體重:肥胖會增加尿酸生成并降低排泄效率。通過合理膳食和適度運動將體重指數控制在24以下,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避免劇烈運動誘發急性發作。
4、物理治療:急性發作期可局部冷敷減輕腫痛,緩解期采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超短波、紅外線等理療可改善關節功能,中醫針灸選取陽陵泉、足三里等穴位輔助止痛。
5、手術治療:針對反復發作的痛風石或嚴重關節畸形,可進行關節鏡清理術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適應證需嚴格評估,術后仍需長期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止復發。
痛風關節炎患者需建立長期管理意識,定期監測血尿酸維持在300微摩爾每升以下。注意關節保暖避免受涼,選擇寬松鞋襪減少足部壓力。發作期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緩解期逐步恢復關節活動度訓練。保持規律作息和良好心態,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誘發急性發作。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需同步控制,慎用利尿劑等可能影響尿酸代謝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