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檢查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宮腔鏡檢查及細胞學檢查五種方式確診。
1、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是篩查子宮內膜病變的首選方法,經陰道超聲可清晰顯示子宮內膜厚度、形態及血流信號。對于絕經后女性,子宮內膜厚度超過4毫米需進一步檢查。磁共振成像對評估肌層浸潤深度具有優勢,常用于子宮內膜癌分期。
2、組織病理學檢查:
診斷性刮宮是獲取子宮內膜組織的金標準,通過刮取子宮內膜進行病理分析,可明確診斷子宮內膜增生、息肉或惡性腫瘤。宮腔鏡引導下定點活檢能提高取材準確性,特別適合局灶性病變。
3、實驗室檢查:
腫瘤標志物CA125和HE4檢測有助于子宮內膜癌輔助診斷。激素水平測定可評估內分泌因素導致的子宮內膜異常。基因檢測適用于林奇綜合征等遺傳性子宮內膜癌高危人群的篩查。
4、宮腔鏡檢查:
宮腔鏡能直接觀察宮腔形態、內膜色澤及血管分布,發現微小病灶時可同步進行活檢。該檢查對子宮內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的鑒別診斷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5、細胞學檢查:
子宮內膜細胞學檢查通過采集宮腔脫落細胞進行診斷,具有無創優勢。液基細胞學技術可提高細胞檢出率,適用于子宮內膜癌的初篩和術后隨訪。
日常需注意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長期雌激素暴露。飲食建議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攝入,限制高脂肪食物。適度運動有助于維持正常內分泌水平,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出現異常子宮出血應及時就醫,絕經后女性建議每年進行婦科檢查。保持健康體重對預防子宮內膜病變尤為重要,體重指數應控制在18.5-23.9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