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偏癱患者上肢功能訓練方法(偏癱患者鍛煉上肢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5424

偏癱患者上肢鍛煉需重點注意運動安全、循序漸進、動作規范、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五個方面。

1、運動安全:

訓練前需評估患者肌力等級和關節活動度,避免過度牽拉導致肌肉拉傷或關節脫位。使用懸吊帶輔助時可降低跌倒風險,床旁訓練需有護欄保護。合并骨質疏松者應避免突然扭轉動作,血壓波動較大時暫停抗阻訓練。

2、循序漸進:

從被動關節活動開始,逐步過渡到助力運動、主動運動。肌力2級以下先進行鏡像療法和電刺激,3級以上可加入橡皮筋抗阻。單次訓練時間控制在20分鐘內,每周增加5%訓練強度,避免疲勞累積。

3、動作規范:

肩關節外展不超過90度以防撞擊綜合征,手指伸展時保持腕關節中立位。進行Bobath握手訓練時需保持軀干穩定,滾筒訓練注意肘關節不過伸。每個動作重復8-12次為1組,組間休息2分鐘。

4、疼痛管理:

訓練后冰敷可緩解肌肉酸痛,肩手綜合征患者需佩戴壓力手套。出現關節劇痛立即停止訓練,肌肉酸痛持續超48小時需調整方案。可配合經皮電刺激或低頻脈沖治療緩解痙攣疼痛。

5、心理支持:

采用分段目標設定法增強信心,每完成小目標給予非食物獎勵。家屬參與訓練可降低焦慮情緒,團體治療有助于改善社交回避。抑郁評分超過10分需聯合心理治療。

日常可進行桌面滾球訓練提升前臂旋后功能,用加粗柄餐具練習抓握,洗澡時用長柄刷模擬上肢伸展。建議選擇早晨9-11點肌張力較低時段訓練,室溫保持24-26℃預防肌肉僵硬。訓練后補充優質蛋白促進肌肉修復,如魚肉、雞蛋清等,避免高脂飲食加重血液粘稠度。每周3次水中運動可降低關節負荷,音樂節奏訓練能改善動作協調性。出現手指腫脹需抬高患肢超過心臟水平,持續痙攣應咨詢康復醫師調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