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眼睛進入異物可通過沖洗處理、光源檢查、棉簽清理、抗生素滴眼液預防感染、及時就醫等方式處理。異物入眼通常由灰塵沙粒、睫毛脫落、玩具碎屑、飛蟲侵入、化學物質刺激等原因引起
1、沖洗處理:
立即用無菌生理鹽水或涼開水沖洗嬰兒眼睛,將嬰兒頭部側向患側,輕柔翻開上下眼瞼,用洗眼壺或干凈注射器從內眼角向外眼角持續沖洗。注意避免水流直沖角膜,沖洗時間不少于5分鐘,可重復操作直至異物感消失。若為化學物質入眼,需持續沖洗15分鐘以上。
2、光源檢查:
在充足光線下檢查結膜囊及角膜表面,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分開上下眼瞼,觀察穹窿部是否有殘留異物。可讓嬰兒眼球向各方向轉動以便全面檢查,特別注意上瞼板下溝易存留異物的部位。檢查時動作需輕柔,避免壓迫眼球。
3、棉簽清理:
對附著在結膜表面的細小異物,可用消毒棉簽蘸取生理鹽水后輕輕蘸取。操作時固定嬰兒頭部避免突然移動,棉簽需平行于眼表移動,禁止垂直戳刺。睫毛根部異物可用棉簽沿睫毛生長方向輕掃,不可強行拔除倒睫。
4、預防感染:
異物取出后需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預防繼發感染,可選用妥布霉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兒童適用劑型。每日滴眼3-4次,連續使用2-3天。滴藥前清潔雙手,避免瓶口接觸眼瞼,滴入下穹窿部后輕提上瞼使藥液分布均勻。
5、及時就醫:
當異物嵌入角膜、化學灼傷、出現眼瞼腫脹或膿性分泌物時需立即就診。眼科醫生會在裂隙燈下精確取出深層異物,角膜損傷需熒光素染色評估。對于植物性異物或金屬碎屑,可能需在表面麻醉下用專業器械取出,術后給予抗感染治療。
日常需保持嬰兒活動區域清潔,定期清洗玩具和床品,避免接觸細小顆粒物。選擇無尖銳棱角的玩具,玩耍時注意監護。外出時可佩戴寬檐帽防護風沙,遇大風天氣減少戶外活動。嬰兒衣物單獨洗滌,避免洗衣液殘留刺激。若發現嬰兒頻繁揉眼、畏光流淚,應及時檢查眼表情況。哺乳期母親需注意營養均衡,保證維生素A攝入有助于維持嬰兒眼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