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或淋漓不盡。癥狀發展可分為早期異常出血、進展期貧血、嚴重并發癥三個階段。1、周期紊亂:
月經周期短于21天或長于35天,完全無規律可循。由于卵巢不排卵,子宮內膜僅受單一雌激素刺激,缺乏孕激素對抗,導致內膜增生與脫落不同步。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數月閉經后突發大量出血。
2、經期延長:
單次出血持續時間超過7天,嚴重者可持續20天以上。子宮內膜在雌激素長期作用下過度增厚,脫落時創面修復困難。常見經血中混有膜樣組織排出,出血量時多時少但總失血量增加。
3、經量增多:
每小時需更換衛生巾且持續3小時以上,或排出大量血塊。增厚的內膜血管異常豐富,螺旋動脈缺乏周期性萎縮,導致止血機制失效。長期失血可致血紅蛋白低于80g/L,出現乏力、頭暈等貧血癥狀。
4、淋漓出血:
兩次月經間出現少量褐色分泌物,持續3-5天不等。未完全脫落的內膜組織局部壞死,引發出血-修復-再出血的循環。這種出血模式易被誤認為排卵期出血,但實際無排卵發生。
5、急性大出血:
突發噴射狀出血伴休克前兆,需緊急處理。多見于長期無排卵的圍絕經期女性,內膜血管結構異常脆弱。可能伴隨劇烈腹痛、血壓下降等失血性休克表現,需立即就醫。
建議患者記錄出血日歷,包括出血起止時間、衛生巾使用量及血塊大小。日常可增加動物肝臟、菠菜等富鐵食物,配合慢跑等有氧運動改善血液循環。避免過度節食或劇烈運動加重內分泌紊亂,貧血嚴重時需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鐵劑。出現持續出血超過10天或單次出血量浸透衛生巾每小時1片以上時,應及時進行婦科超聲和性激素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