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滿常見證候分型主要有肝胃不和型、脾胃濕熱型、脾胃虛寒型、飲食積滯型、痰濕中阻型五種。
1、肝胃不和型:
多因情志不暢導致肝氣郁結,橫逆犯胃所致。臨床表現為脘腹脹滿連及兩脅,噯氣頻繁,情緒波動時癥狀加重。治療需疏肝和胃,常用柴胡疏肝散加減,配合情志調節。
2、脾胃濕熱型:
常因過食肥甘厚味或外感濕熱之邪引起。主要癥狀為脘腹痞滿伴灼熱感,口苦口黏,大便黏滯不爽。治療以清熱化濕為主,可選用半夏瀉心湯,同時需調整飲食結構。
3、脾胃虛寒型:
多因久病體虛或過食生冷損傷脾陽所致。表現為脘腹隱痛痞滿,喜溫喜按,食欲不振,四肢不溫。治療宜溫中健脾,方選理中丸加減,日常需注意腹部保暖。
4、飲食積滯型:
因暴飲暴食或消化功能減弱導致。癥狀特點是脘腹脹滿拒按,噯腐吞酸,嘔吐未消化食物。治療當消食導滯,保和丸是常用方劑,需配合飲食節制。
5、痰濕中阻型:
由于脾失健運,水濕停聚成痰所致。常見脘腹痞滿如物堵塞,惡心泛涎,頭身困重。治療需化痰祛濕,二陳湯合平胃散是基礎方,建議適當運動促進代謝。
日常應注意飲食定時定量,避免過饑過飽,少食多餐為佳。可適量食用山藥、薏苡仁等健脾食材,配合八段錦、太極拳等舒緩運動。保持情緒平穩,避免過度思慮。若癥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進行專業辨證治療,避免自行用藥延誤病情。不同證型的痞滿在飲食禁忌上有所區別,如濕熱型需忌辛辣油膩,虛寒型應避免生冷,具體調理方案需在醫師指導下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