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肺部積液可通過胸腔穿刺引流、藥物治療、病因治療、氧療支持四種方式治療。胸腔肺部積液通常由感染性肺炎、心力衰竭、惡性腫瘤、結核性胸膜炎、低蛋白血癥等原因引起。
1、胸腔穿刺引流:
對于中大量積液或出現呼吸困難者,需在超聲定位下行胸腔穿刺術。該操作能快速緩解壓迫癥狀,同時抽取的積液可送檢明確性質。需注意術后監測血壓、血氧及穿刺點滲液情況,警惕氣胸、出血等并發癥。
2、藥物治療:
細菌性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莫西沙星;結核性胸膜炎需規范抗結核治療至少6個月,常用異煙肼聯合利福平。惡性積液可胸腔內注射順鉑等化療藥物。用藥期間需定期復查肝腎功能。
3、病因治療:
心力衰竭患者需強心利尿,控制液體入量;低蛋白血癥者需靜脈補充人血白蛋白;惡性腫瘤需根據病理類型選擇放化療或靶向治療。病因控制后積液多能逐漸吸收。
4、氧療支持:
血氧飽和度低于90%者需鼻導管或面罩吸氧,維持氧分壓大于60mmHg。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應采用低流量給氧,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嚴重呼吸衰竭需考慮無創通氣支持。
日常需保持半臥位減輕呼吸困難,每日監測體重和尿量變化。飲食宜高蛋白、低鹽,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和優質蛋白如魚肉、蛋清。避免劇烈咳嗽和突然體位改變,康復期可進行腹式呼吸訓練改善肺功能。出現發熱、氣促加重或穿刺部位紅腫滲液時需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