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胸外心臟按壓的正確位置在兩乳頭連線中點(胸骨中下1/3處)。心臟按壓是心肺復蘇的關鍵步驟,需配合開放氣道、人工呼吸等操作,按壓深度5-6厘米,頻率100-120次/分鐘。1、定位方法
施救者可用食指和中指沿患者肋弓向中間滑動至胸骨下端切跡,將手掌根部置于切跡上方兩橫指處,即胸骨中下1/3交界區域。對于女性或肥胖者,可直接選擇兩乳頭連線中點下方胸骨處。準確定位能避免按壓肋骨導致骨折,同時確保有效擠壓心臟。
2、體位要求
患者須仰臥于堅硬平面,施救者跪于其側,雙肩正對患者胸骨上方,雙臂伸直與地面垂直。按壓時以髖關節為支點,利用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壓。錯誤的傾斜角度會分散按壓力量,降低復蘇效果。
3、按壓手法
采用雙手疊加姿勢,下方手掌根部緊貼按壓點,上方手指交叉翹起避免接觸肋骨。按壓時掌根不離開胸壁,保證每次按壓后胸廓完全回彈。持續按壓中斷時間不超過10秒,避免冠狀動脈灌注壓下降。
4、常見錯誤
包括按壓位置偏移至劍突或上腹部可能損傷肝臟,按壓過淺無法產生有效血流,按壓過快影響心室充盈。部分施救者會出現肘部彎曲、手掌移位或按壓中斷過長等問題,需通過定期培訓糾正。
5、特殊情況處理
胸廓畸形患者可適當調整按壓角度,孕婦需將子宮向左推移避免壓迫下腔靜脈。對于安裝起搏器者,避開設備埋藏區域。現場若存在肋骨骨折聲響應繼續按壓,但需評估氣胸等并發癥風險。
實施胸外按壓前須確認環境安全,立即呼叫急救系統。按壓期間觀察患者面色、呼吸及頸動脈搏動變化。復蘇成功后協助患者穩定側臥位,持續監測生命體征直至專業醫療人員到達。日常建議學習正規急救課程,定期復訓保持技能熟練度,家庭和公共場所可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儀提高搶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