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是如何形成的(哺乳期乳腺炎多久能好)

5424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主要由乳汁淤積和細菌感染引起,常見誘因包括哺乳方式不當、乳頭皸裂、免疫力下降等。典型表現為乳房紅腫熱痛、發熱寒戰等癥狀,需及時干預避免膿腫形成。1.哺乳方式不當

嬰兒含接姿勢錯誤或哺乳間隔過長會導致乳汁排出不暢。乳汁滯留后分解產生化學刺激,引發乳腺導管炎癥反應。哺乳期女性應保持2-3小時規律哺乳,哺乳后檢查乳房是否排空,必要時用手擠凈殘余乳汁。若已出現局部硬塊,可哺乳前熱敷并讓嬰兒下巴對準硬塊方向吸吮。

2.乳頭破損感染

乳頭皸裂或外傷后,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體經淋巴管入侵乳腺組織。常見于初產婦哺乳初期,表現為乳頭表面裂隙伴灼痛。哺乳后可用羊脂膏涂抹乳頭,嚴重破損時暫停患側哺乳,使用吸奶器維持泌乳。醫生可能建議外用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

3.乳腺導管堵塞

文胸壓迫或哺乳時手指按壓不當會造成局部導管受壓。堵塞部位遠端形成質硬包塊,皮膚無明顯紅腫。可通過改變哺乳體位、增加患側哺乳頻率緩解。頑固性堵塞需醫生手法疏通,配合口服乳癖消片改善導管水腫。

4.免疫力降低

產后疲勞、貧血或焦慮狀態會削弱免疫功能。機體對細菌清除能力下降時,乳管定植菌可能大量繁殖。需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補充瘦肉、動物肝臟等富鐵食物。血常規提示貧血者可服用復方硫酸亞鐵葉酸片。

5.乳腺結構異常

先天性乳管狹窄或既往乳腺手術史可能影響乳汁排出。此類患者易反復發作乳腺炎,超聲檢查可見導管擴張。急性期需靜脈注射注射用頭孢呋辛鈉控制感染,緩解期考慮乳管造影評估解剖異常。

哺乳期乳腺炎預防需保持每日8-10次有效哺乳,哺乳后冷敷減輕組織充血。選擇無鋼圈哺乳文胸避免壓迫,飲食增加優質蛋白攝入但限制濃湯攝入量。出現持續高熱或乳房波動感應立即就醫,膿腫形成需穿刺引流。治療期間可繼續健側哺乳,使用吸奶器維持患側泌乳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