癤子通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及周圍組織引起,可能與皮膚損傷、免疫力低下、衛生習慣不良、糖尿病控制不佳、長期接觸刺激性物質等因素有關。癤子主要表現為局部紅腫、疼痛的硬結,逐漸形成膿頭。1、皮膚損傷
微小皮膚破損可能使細菌侵入毛囊,如剃須刮傷、衣物摩擦或昆蟲叮咬。日常需保持創面清潔,避免抓撓,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藥膏。若伴隨發熱或淋巴結腫大需就醫。
2、免疫力低下
長期熬夜、壓力過大或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時,機體對抗細菌能力下降。建議保證充足睡眠,適當補充維生素C片、蛋白粉等營養劑,嚴重免疫缺陷者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免疫調節藥物如匹多莫德口服液。
3、衛生習慣不良
汗液積聚、油脂分泌旺盛且清潔不及時易滋生細菌。每日用溫和洗面奶清洗患處周圍皮膚,勤換貼身衣物,避免共用毛巾。已形成癤子時可外敷魚石脂軟膏促進化膿,配合口服頭孢氨芐膠囊控制感染。
4、糖尿病控制不佳
血糖過高會損害白細胞功能并造成皮膚干燥皸裂。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監測血糖,遵醫囑使用二甲雙胍緩釋片、胰島素注射液等降糖藥物。出現癤子后禁止自行擠壓,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切開引流。
5、長期接觸刺激性物質
化工原料、機油等物質可能破壞皮膚屏障功能。職業暴露人群應穿戴防護裝備,工作后及時用清水沖洗,必要時外涂氧化鋅軟膏保護皮膚。反復發作需排查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需改用利奈唑胺片治療。
預防癤子需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穿著過緊衣物,糖尿病患者嚴格控制血糖。初期可熱敷促進炎癥吸收,已化膿時禁止擠壓以防感染擴散。多發或伴隨發熱癥狀應及時到皮膚科就診,必要時進行膿液培養指導用藥。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適當補充優質蛋白如雞蛋、魚肉幫助組織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