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手足口病初期癥狀主要有發熱、口腔皰疹、手足皮疹、食欲減退、精神萎靡等。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常見于5歲以下兒童,多數癥狀較輕,但需警惕重癥表現。
1、發熱
患兒初期可能出現低熱或中度發熱,體溫通常在37.5-38.5攝氏度之間。發熱可能持續1-2天,部分患兒伴隨頭痛或全身不適。家長需監測體溫變化,適當補充水分,避免脫水。若體溫超過38.5攝氏度或持續不退,建議及時就醫。
2、口腔皰疹
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的皰疹或潰瘍,多分布于舌、頰黏膜和硬腭部位。皰疹初期為紅色小點,隨后形成灰白色潰瘍,可能引起疼痛導致患兒拒食。家長可給予溫涼流質食物,避免刺激性飲食。若潰瘍嚴重影響進食,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口腔噴霧劑如開喉劍噴霧劑緩解癥狀。
3、手足皮疹
手掌、足底及臀部出現紅色斑丘疹或皰疹,直徑約2-5毫米,周圍有紅暈,通常不癢。皮疹初期為扁平紅色斑點,逐漸發展為小水皰,1周左右自行消退。家長需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抓破引發感染。皮疹破潰時可局部涂抹爐甘石洗劑。
4、食欲減退
因口腔疼痛導致進食困難,患兒可能出現食量減少、拒食或流涎增多。建議提供溫涼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米湯、牛奶,少量多次喂養。避免酸性、堅硬或過燙食物刺激潰瘍。若24小時內完全無法進食,需就醫評估脫水風險。
5、精神萎靡
部分患兒表現為活動減少、嗜睡或煩躁不安,與發熱和身體不適有關。家長需觀察患兒精神狀態變化,保證充足休息。若出現持續嗜睡、肢體抖動或嘔吐等神經系統癥狀,可能提示重癥手足口病,須立即就醫。
手足口病患兒居家護理期間,家長需做好隔離措施,避免與其他兒童密切接觸。每日用含氯消毒劑清潔患兒用品和居住環境。注意觀察病情變化,若出現持續高熱、呼吸急促、四肢發涼等癥狀需緊急送醫?;謴推诳蛇m當補充維生素C和優質蛋白,促進黏膜修復。疾病流行季節避免帶兒童前往人群密集場所,養成勤洗手的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