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有耵聹可通過觀察耳道分泌物、聽力變化、耳部不適感、耳鏡檢查及專業清理需求等方式判斷。耵聹是外耳道皮脂腺和耵聹腺的正常分泌物,多數情況下可自行排出,但過量堆積可能引發癥狀。1、觀察耳道分泌物
正常耵聹為淡黃色蠟狀物,干燥后呈片狀或塊狀。若發現耳道內有深褐色黏稠物或硬塊,可能為耵聹栓塞。部分人群耵聹分泌旺盛或耳道狹窄時,分泌物可能附著于耳道壁,需借助挖耳勺或棉簽輔助觀察,但避免自行深掏以防損傷。
2、聽力變化
耵聹完全堵塞耳道時可能出現傳導性聽力下降,表現為聽聲音沉悶或需要調高音量。癥狀常為單側漸進性,與感冒或中耳炎引起的突發聽力下降不同。若伴隨耳悶脹感或耳鳴,需考慮耵聹壓迫鼓膜可能。
3、耳部不適感
耵聹過多可能引起耳內瘙癢、壓迫感或疼痛,尤其在游泳后耵聹吸水膨脹時癥狀加重。部分患者會出現反射性咳嗽,因耵聹刺激迷走神經耳支所致。若伴隨耳道紅腫或流膿,需排除外耳道炎。
4、耳鏡檢查
臨床常用耳窺鏡或電子耳鏡觀察耳道情況,可明確耵聹位置、性狀及堵塞程度。醫生會根據耵聹硬度選擇生理鹽水沖洗、耵聹鉤取出或碳酸氫鈉滴耳液軟化等處理方式。影像學檢查如CT僅用于排除并發癥。
5、專業清理需求
當出現持續耳悶、聽力減退或耳痛時,建議至耳鼻喉科就診。糖尿病患者、外耳道狹窄者或佩戴助聽器人群更易發生耵聹栓塞,需定期專業清理。兒童表達能力有限,家長發現其頻繁掏耳或抓撓耳部時應及時就醫。
日常避免頻繁掏耳或使用尖銳物品清理,以免將耵聹推向深處或劃傷耳道。洗澡時可用棉球輕堵外耳道防止進水,游泳佩戴耳塞。若耳道干燥瘙癢,可遵醫囑使用礦物油滴耳液潤滑。出現突發耳痛、眩暈或流膿等異常癥狀時須立即就醫,排除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等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