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錢學森》觀后感1
錢學森是我國杰出科學人物,兩彈一星元勛。對于這樣一位大師級的科學家,我們對他該懷有多大的敬意呢!他說:“我一定要讓*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質疑和爭論!”他說:“不就是天上掉下來個東西么,今天掉下來,明天我們把它給射上去!”他說:“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彼f:“不要服我,要服科學!”!
21世紀的今天,我們中的很多人對于錢學森這位為新*的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大師并不熟悉。拍攝《錢學森》這部影片,讓更多人了解他,了解建國初那段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局勢,了解今天的世界,珍惜今天的和*局面很有意義。
但是《錢學森》影片和錢學森其人對我們的啟示不僅僅如此。首先我們應該應該意識到,在當時的國際環境和國內背景下,擁有導彈等高端武器對于*國家意義重大。只有用于導彈、原子彈、平等高端武器,我們才能在美蘇冷戰中維護自身獨立,維護*。這不僅是當時的*所面臨的困境,也是所有在美蘇爭霸中飽受戰爭威脅的歐洲和亞非拉國家的共同心聲。
其次,我們應該知道,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家,擁有發達先進的科學技術重大意義。早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意識到科學的重大社會價值,科學和技術開始緊密結合。二戰中的德國,二戰后的美國、日本法國等國家爭相發展自己的高科技,先后加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行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原子能技術和航空航天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層出不窮,時至今日依然方興未艾。今天的國際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科技的競爭。
電影《錢學森》觀后感2
前幾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一部電影《錢學森》,這部電影演繹了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爺爺傳奇的'一生。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在美國擁有優越的研究環境和資源,但他卻心系祖國,歸心似箭,一心想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為*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而意識到錢學森巨大價值的美國*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最終,**以放歸11名美軍戰俘為條件,迎回了錢學森。
錢學森回到祖國時,*還是一窮二白,但他堅定地說:“不就是掉下來嗎?今天掉下來,明天再射上去,我一定要讓*有自己的導彈”。終于,第一枚原子彈終于試驗成功,接著,錢學森又帶領科研人員克服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了兩彈對接,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新*第一枚導彈。大家都說他一個人可以抵五個師,可是錢學森卻說“不要服我,要服科學”。
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同志逝世于北京,享年98歲。
通過這部電影,我認識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為了祖國,不計個人得失;為了導彈事業,嘔心瀝血;為了科學,窮其一生。他是一位偉大的,值得尊敬、令人欽佩的人。我要以錢學森爺爺為榜樣,好好學習,長大以后也成為像他一樣的人。
電影《錢學森》觀后感3
昨晚看了電影《錢學森》,演員陳坤扮演青年、中年時的錢學森先生。
以前對錢學森先生的印象來自于中學時代,知道他是我國的原子彈和導彈之父,是偉大的科學家,僅此而已。
前段時間看了一些院士的故事,有的院士生*中提到了錢學森先生。閱讀過院士們的故事后,才深深的被他們的精神所折服。很多院士是拒絕國外的優厚待遇,回到*從零開拓一個領域,在那個貧瘠的年代,不畏困難,為國奉獻。
錢學森先生在美國已經是著名的科學家,美國為了不讓他回國,想出了各種辦法,包括軟禁,最終在平和*的努力下,錢學森先生一家人才回到祖國。
回國后,錢學森先生被寄予厚望,*希望研制出我國的導彈系統。在當時一窮二白的條件下,錢學森先生答應下來,駐扎在荒漠區,不能與家人相見,而且還要克服種種苦難,比如跟蘇聯專家學習時,專家到點就停,不允許延長時間學習和觀察,中蘇環境惡化后,蘇聯專家全被撤走,這無異于釜底抽薪。我國沒有工廠可以生產制作導彈所用的各種零部件;東風2號發射失敗;兩彈聯合發射時面臨惡劣條件等等,我想電影中呈現出來的片段只是整個研制過程中的很小一部分,實際的情況可能要比這更嚴峻和棘手。
影片最后,錢學森先生和夫人散步時,夫人說“*可以沒有像我蔣英這樣的歌唱家,但是不能沒有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闭且淮淮目茖W家們,將我國的科學力量逐漸發展壯大,國慶閱兵活動上各種武器的亮相,讓國人倍感振奮,覺得祖國強大了,心里很自豪,愛國熱情高漲。
我們應該學習科學家們的偉大精神,堅持不懈,迎難直上,解決問題。
電影《錢學森》觀后感4
電影《錢學森》觀看完后,最讓我記憶尤深的,則是錢學森那一顆愛國報國的赤誠之心。
少年強則國強。面對國內外復雜的形勢,年輕的錢學森于是毅然選擇出國留學,立誓努力學習國外知識和科技,待學成之時,便是歸國報國之日。
是金子總會發光。眾所周知,美國是個種族歧視嚴重的國家。而*當時國力弱,在國際上的地位不高,華人在國外也同樣不被重視。但錢學森卻在這么一個歧視華人的國度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和任用。錢學森作為馮卡門的得意門生,青出于藍卻勝于藍,被加州理工學院聘請為終身教授。在噴氣推進研究中心,我看到了他對學術的一絲不茍,嚴格要求。在他的帶領下,美國制造出了首架噴氣式飛機,讓美國的航空事業從此傲視同行,卓爾不群。
錢學森在美國過著優越舒適的生活之時,卻仍心系祖國同胞的生活,時刻關注*國內形勢。錢學森在準備歸國之際,卻突然因莫須有的罪名被美國*軟禁。面對美國*的種種不被信任,逆境并沒有打垮他,反而促使他在長達五年的軟禁生活中,開始了對全新科學的研究,年僅43歲又完成了一部巨作《工程控制論》。同時,在美國的這些遭遇,更加堅定了他歸國之心。
錢學森有著天才般的才能,導致美國軍方對他的歸國進行了百般阻撓。他在美國時擔任過美國空軍的科學顧問,參與過海軍裝備研究,還親手設計了美國第一枚導彈。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聲稱:錢學森抵得上五個師,五個海軍陸戰師或納粹組裝黨衛隊裝甲師。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愿意讓他回*。最后在他和*的多次努力下,*用11名美國飛行員戰俘終于換回了錢學森一家的平安歸國。
在錢學森踏上歸國航船之時,我深刻記得他與一名華人記者的對話。面對華人記者用英文提出的為什么不回臺灣,要回大陸的刁難問題,他憤然選擇不予回答,最后只回復了他一句中文:*人之間的對話應是中文!這一句話深深震撼了我的心,人不能忘本,都是*人,為什么不說*話呢!人不能因為自己的種族自己的國家而感到恥辱,你被別人看不起,最關鍵是因為你自己不夠優秀不夠努力,和你的國家你的家境這些無關!
歸國后的錢學森,立刻受到了陳庚和*的接見。他也立刻明白了,在*當時一窮二白,一無所有的環境下,他仍需帶領*人民造出原子彈和導彈,并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國家的國土和人民安全才能得到初步保障。
在造原子彈和導彈的過程中,錢學森遇到了無數的困難和失敗,可從他堅定的眼神中,我沒有看出一絲因放棄美國優越生活的后悔之情,更加沒看到他面對困難的動搖之心。
電影中有個情節是這樣的:當時國內遭受了連續幾年的大型自然災害,這使得歷史遺留下來的種種問題更加凸現,百姓生活極其困苦艱難。科研人員們因為營養不良都開始出現色盲等癥狀,聶元帥在物資匱乏的時期,仍努力運來一車豬肉給科研人員提供營養,而這些豬肉連那些戰士軍人領導都沒有。但在當今社會,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卻越來越少見。有些*領導人舉著為人明服務的旗號,私底下卻做著剝削人民權益,損害人民利益的事情,貪欲的私心讓人憤怒,拙劣的事跡罄竹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