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狀元的一句話引發爭議,為什么說高考還得靠家長的能力
我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啊。
當然,高考并不只靠家長的能力,只能說家長的能力在這其中占了不小的一部分。
家長有能力,意味著你會有更好的教育資源,有足夠的資金支撐你報各種補習班等等。
這沒有什么可說的,家長有能力就好好利用,不要浪費。
家長沒有能力的話就自己好好努力,爭取做有能力的家長。
僅此而已。
對于高考,真的是寒門出貴子嗎?
多數出身“寒門”的狀元認為,因家庭出身產生的差距并非不可“彌補”。
河南省文科狀元吳錚父母在家務農,哥哥在外打工,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她家境比較貧窮,但吳錚認為自己“不屬于嚴格意義上的寒門貴子”,在家人全力支持下,“起碼上學期間我沒有為物質條件發過愁”。吳錚告訴澎湃新聞,自己認同“寒門難出貴子”,但同時提出“貴門也有敗家子”。“無論出身于寒門還是貴門,成為 貴子 都是一件艱難的事情,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成功,都是值得尊敬的?!?/p>
“父母的學歷和背景會影響到子女的教育,但不是決定性因素”。吳錚解釋說,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學習才藝、開闊視野的機會多,但“學習是個人的事情,個人的主動性還是最重要的”,成為“貴子”最大的困難仍是能否堅持不懈地努力。即使是貴門子弟,各種條件都具備,也依然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可能是我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比較少,認識的人比較少,眼界沒人家寬闊,我的才藝沒人家多,沒有人家精深?!眳清P說,自己的優勢“在于愿意去學習,并在這個過程中開心、享受”。
同樣出身農家的湖南省文科狀元雷詠荃則并不認同父母學歷和背景會影響子女教育。“在同一個學校里面,平臺都是一樣的,家境上的區別就被弱化了?!痹谒磥?,只要進入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老師教,自己學,就足夠了”。
對此,調查數據顯示,52.5%的高考狀元都來自省級示范高級中學,和陳晨一樣,浙江狀元王雷捷、河南文科狀元吳錚、海南文科狀元李超富等雖出身“寒門”,但其母校均是各自省份的重點高中。“我們的高中在全省都是數一數二的,不論是從師資還是硬件設施,老師也是相當敬業。我覺得如果我當初沒有選擇這所高中,我也很難有今天的成績。” 陳晨告訴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