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網】7月15日,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主辦、瀘州老窖承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白酒釀制技藝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白酒釀制技藝專委會”)成立大會在酒城瀘州順利召開。
作為凝心聚力、共謀中國白酒非遺傳承與發展的平臺,白酒釀制技藝專委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白酒行業邁入了系統化挖掘和保護傳統白酒釀造技藝,推進中國白酒釀造技藝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新時期。
一、白酒釀造技藝專委會成立
瀘州老窖當選主任單位
酒業家現場了解到,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國酒業協會的指導下,白酒釀制技藝專委會共邀約到116家發起單位與會員單位,其中酒類生產企業57家、科研單位7家、包材及配套企業10家、文化品牌咨詢類企業10家、物流企業10家,以及商貿流通類企業22家。而瀘州老窖當選白酒釀制技藝專委會理事會主任單位,無疑是眾望所歸。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在白酒釀制技藝專委會成立大會上致辭時表示,中國白酒是中華民族文化表達的重要符號,是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不僅與百姓生活緊密相連,而且記錄著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生活智慧和禮俗信仰。
設立中國非遺保護協會白酒釀制技藝專業委員會,是貫徹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精神,落實文化和旅游部對協會的工作要求,推動白酒釀制技藝傳承發展的一個積極舉措。
瀘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利在致辭中表示,當前,瀘州正在實施“一體兩翼”特色發展戰略,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奮力建設新時代區域中心城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白酒釀制技藝專業委員會落戶瀘州,是瀘州之幸、瀘州之福。
“文韻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為條件。非物資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白酒傳統釀制技藝,則是非物資文化遺產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劉淼在會上指出,挖掘和保護中國白酒傳統釀制技藝的文化基因、文化內涵和文化價值,是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走進人民群眾生活,進一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由之路。
一部瀘州老窖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白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史。瀘州老窖當選白酒釀制技藝專委會理事會主任單位,瀘州老窖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當選為第一屆理事會主任,可謂實至名歸。
公元1324年,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第一代傳承人郭懷玉創制甘醇曲,開創了中國白酒大曲酒時代;明朝萬歷年間,瀘州老窖先賢舒承宗,系統性總結濃香型大曲釀酒工藝,成為濃香技藝集大成者;新中國成立后,白酒行業首本釀制技藝教科書《瀘州老窖大曲酒》出版,構建起了中國濃香型白酒質量要求和工藝標準;進入工業化和智能化時代,瀘州老窖更是與時俱進,建設黃艤釀酒生態園,從硬件設施到人才結構,再到科學試驗,開啟釀造技藝的全面數字化轉型。
就在上個月的11日,瀘州老窖繼去年“2021瀘州老窖?國窖1573封藏大典”后,再度牽手央視新聞,在第17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推出“云賞非遺 探尋匠心”直播節目,探訪1573國寶窖池群、體驗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近距離觸摸“活態雙國寶”,讓億萬觀眾跟隨央視新聞鏡頭沉浸式解密“活態雙國寶”的傳承“法寶”。
守護破譯品質密碼,449年間代代守護,1573國寶窖池持續釀造高質量好酒;傳承解鎖釀酒智慧,24代“口傳心授”,698年釀酒技藝傳承從不間斷,鑄就了瀘州老窖在業內獨特的“活態雙國寶”優勢,成為中國白酒行業共同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財富。
“它是時間長河中的長者,而對于釀酒技藝的傳承而言,它正青春。”央視新聞頻道記者在1573國寶窖池群直播時發出的感慨還如猶在耳。
“酒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是人才,尤其是傳統釀酒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智能釀造與傳統釀造融合發展新時代”。前不久,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在中國酒業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第四次(擴大)會議中指出,系統構建酒業人才培育體系,持續提升就要酒業人才競爭力,建立考核體系、技能大賽體系、教育平臺體系,促進酒業人才戰略提升,將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才培養方面,瀘州老窖依然引領著行業發展。
產業升級在即,智能釀造人才緊缺,一直是制約著中國大多數白酒企業發展的時代難題,而瀘州老窖通過“雙導師制度”和“雙晉升制度”,為年輕人打造了一條科學健康的職業成長道路,實現和加速了中國白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迭代。
二、破除壁壘
三大賦能作用助力非遺文化傳承
一個人走,走得快,一群人走,走得更遠。進入數字化時代,中國白酒文化要想在傳承和創新上得到發展,勢必要破除邊界和壁壘,走競合發展的道路。瀘州老窖深諳此理。
作為理事會主任單位,瀘州老窖將繼續秉承“文化同源”理念,堅定維護行業守正創新的發展格局,推動中國白酒非遺保護事業和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此,劉淼提出了“三大賦能作用”。
一是文化繁榮賦能。
中國白酒與中華文明相伴相生,滋養著千年文脈,進入新的時代,白酒亦是傳遞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靚麗名片。
未來,瀘州老窖將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的關心指導下,充分發揮白酒釀制技藝專委會的平臺優勢,攜手和承建單位共同保護好、傳承好及白酒洞藏文化,酒莊酒好文化,民俗祭祀文化,非遺工匠文化為一體的白酒文化名片,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二是為技藝傳承賦能。
白酒釀制技藝的傳承和發展,與中華農耕文明一脈相承。
未來,白酒釀制技藝專業委員會,將進一步打破白酒釀制技藝傳承的地域限制、香型限制、人才限制和技術限制,做好技藝的代替傳承,讓凝聚著歷史、文化和藝術結晶的非遺瑰寶,在新的時代綻放。
三是為產業振興賦能。
進入工業4.0時代,中國白酒產業正邁入專業化、集群化和全產業協同的發展方向。白酒釀制技藝專業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將通力合作,共同梳理和總結白酒釀制技藝和經驗,為中國白酒開展數字化釀造做好工藝準備。此外,還將在白酒智能釀造技術研發,白酒智能釀造工藝模擬等方面,開展探索和研究。
劉淼表示,白酒釀制技藝專委會的成立,既是時代創新發展的要求,也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面向未來,如果老窖將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履行好專委會各項工作職責,同全體會員單位一道,譜寫中國白酒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事業的新篇章。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右)和瀘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利(左)揭牌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右)和瀘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利(左)揭牌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瀘州老窖、茅臺、汾酒為代表的傳統釀制技藝成功入選。此后多年,越來越多的白酒傳統釀制技藝入選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截至目前,白酒類國家級非遺項目有34個子項目,包括31個酒釀造技藝,2個酒音樂項目,1個酒配置方法項目,全國入選省級以上非遺項目的白酒釀制技藝220多項。
毋庸置疑,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白酒傳統釀制技藝在保護和傳承上的好壞,將直接決定著產業發展能否行穩致遠。
而瀘州老窖一入既往,始終秉持著包容、進取的態度,在推動中國白酒釀制技藝發展的道路上努力嘗試,積極拓展,致力于為中國白酒行業智能釀造轉型貢獻出新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