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珠的拼音: hu zhu。斛珠的“斛”是容量單位,一斛原來指十斗,后來改為五斗。在唐朝之前,斛是民間對石的俗稱,1斛=1石;從宋朝開始,一斛開始等于五斗,而1石=2斛。一斛珠既指十斗珍珠,也是一個詞牌名。
斛珠是指“斛”指十斗,“珠”指珍珠。古時一斛為十斗,極言其多。據宋人傳奇小說《梅妃傳》,唐玄宗在花萼樓,適外使至,遂命封所獻珍珠一斛密賜江妃,并命樂府官用新聲譜曲,名“一斛珠”。
《宋史·樂志》十七有《一斛夜明珠》,屬中呂調,為隊舞大曲。宋人入詞調,晏殊易名為《醉落魄》,張先改為《醉東風》,黃庭堅改為《醉落拓》,雙調,五十七字。
《三國志·蜀志·宗預傳》:“預復東聘吳,孫權捉預手涕泣而別,遺預大珠一斛。”元代趙孟頫《海子上即事與李子構同賦重用韻》:“姬姜自愛千金貌,游俠輕量一斛珠。”清代吳偉業《園園曲》:“一斛明珠萬斛愁,關山漂泊腰支細。”
一斛珠的故事
明皇獨寵楊玉環,對其余的妃嬪,不甚理睬。一日他忽然想起梅妃這個人,略有歉意,差人送她一斛珍珠。
這梅妃也奇怪,她把珍珠退回明皇處,并且寫了一首詩:“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梅妃顯然是賭氣了,趁機發牢騷。
這當然不是正史,此事并無下文,可想而知,明皇碰了一鼻子的灰,以后必定更加冷淡。
啊,勿出怨言,一斛珍珠而已,喜歡便收下,不喜歡就丟到一旁,或是送人,何必氣憤。失寵已是事實,技不如人,要么從頭來過,要么不愁吃喝地懶懶過下半輩子,對老板冷嘲熱諷、諸多抱怨,實非明舉。
《紅樓夢》里黛玉也是這種性格,宮中送禮來,她問:“是大家都有呢,還是單送我一人?”眾人都有,她就不稀罕,還非要說出來,顯得小氣。或說黛玉心直口快,可是,成年人怎可把直爽建立在別人的難堪上。
像梅妃、黛玉這種人,堪稱看不穿,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