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河南省進城農民工就業現狀(1億人口1300萬外出務工)

5424

十年后誰來種地?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雖然從戶籍來看,14億中國人有9億是農村戶口,但農村戶口不代表務農。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里,中國的農民約有6億。但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眼里,中國純正從事農業生產的"真農民"只有3億。

中國有一個極具特色的名詞:農民工,指的就是外出務工的農民,他們在城里建房子、當工人、做保安、送外賣……家鄉已經遠去,種地已經成為過去。

在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同時也是農業大省的河南,農民外流的情況尤其突出。河南的戶籍人口為1億952萬,但2019年常住人口只有9640萬,凈流出人口高達1312萬,其中大部分都是農民。十年后誰來種地,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沒有農民愿意背井離鄉,外出務工是生活所迫,要想把他們"留下來"就得有產業,讓他們看到在家鄉脫貧致富的希望。

值得欣喜的是,最近河南已經有了變化。比如中牟縣新建的桃樹產業園,就讓當地不少農民興奮不已。

中牟縣位于黃河之濱,是著名的官渡之戰發生地。當地的刁家鄉屬于黃河灘區,沙質土壤較多,種出來的桃子口感好、果色正。前不久,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河南省扶貧基金會和新電商平臺拼多多決定,在刁家鄉卞莊村建設530畝品種桃樹基地,生產油桃、水蜜桃、黃桃、蟠桃以及桃子罐頭等。

中牟的桃樹產業園,源于去年11月拼多多與河南省扶貧基金會簽訂的產業扶貧合作協議,由拼多多和省里共同出資,農產品再放到拼多多賣向全國。除了中牟,正陽、南召等縣的產業扶貧項目也已啟動,拼多多投入資金近千萬元。

中牟是種桃子,正陽則是種花生。位于正陽縣蘭青鄉周孟村的花生秸稈飼料化加工利用項目,不僅可以促進花生種植產業,還可以作為秸稈綜合利用示范工程,解決農村秸稈處理難題。

而在豫西伏牛山區的南召縣,實施的是中藥材和石榴項目。位于南召縣城郊鄉羅坪村的中藥材基地,擴建后年繁育馴化種苗可增產100萬棵,滿足300畝以上種植需求;位于崔莊鄉張村和棗莊村接壤處的石榴項目,同樣擁有廣闊市場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