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請關注本人微塵課堂
(一)正整數N
我們知道,最早人類只知道1,2,3,4,……這些數字。而這些數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僅僅是做“ ”和“×”運算時,會形成一個封閉的集合,
例如:1 2=3
5×6=30
這些數字不管你怎么加,怎么乘,算出的結果,仍然是和自己一樣性質的數字。也就是說在這個范圍內封閉。我們把所有滿足這樣特性(僅僅做加法和乘法運算時會封閉)的數字,就是正整數,記做集合N 。 最早期的人們,認為正整數就是數字的全部。僅僅依靠1,2,3……這些數字,就已經鋪滿了數軸。
(二) 整數Z
后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減法使用的次數逐漸提高。人們發現自然數在減法上不封閉。
例如:1-1=?
3-5=?
遇到這些問題,則直接顛覆了當時人民的世界觀。因為結果在正整數中找不到,于是發明了負數和0,來彌補這個問題。
雖然負數的廣泛接受,經歷了頗為坎坷的過程。例如法國數學家帕斯卡就認為,從3個蘋果中,減去4個蘋果,這是腦子有毛病吧,負數純粹就是胡說(關于負數問題以后有空仔細分析)。
19世紀后,負數和0的概念被廣泛接受,在“ ""×""-"三個法則下,這些數封閉。這類數字叫整數,用"Z"表示。
(三)有理數Q
然鵝,整數并沒有鋪滿數軸,平均分配物體問題,往往出現除不盡的時候,在“÷”運算中,往往會算出整數之外的新的數字。
例如:2÷3
3÷8
于是出現了分數。加上分數之后,“ ""×""-"“÷”四大運算都會封閉的范圍,整數加上分數,我們叫做有理數,記做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