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兩名利用精子注射機器人完成受精的女嬰誕生了,這是全球首批機器人成功“孕育”嬰兒的案例。現在的試管嬰兒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第四代(存在倫理問題,國內是禁止的),該新聞中提到的‘機器人受精’,其實是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中的一個環節,即將精子注入一個卵子內(受精過程),醫學稱謂是單精子卵胞漿顯微注射”這一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在業界存在較多關注和爭議,這也是全球首批機器人成功“孕育”嬰兒的案例。然而,機器人介入人類的生殖領域也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醫學的進步不僅造福全世界無數不孕不育家庭,也為人類賦予新的選擇權。越來越多的夫婦選擇通過試管嬰兒方式助孕,試管嬰兒技術為人類的物種繁衍和優生優育大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那么關于試管嬰兒的這每代技術有什么區別?分別適合哪些人群?是不是代數越高越好呢?哪一代更好,成功率更高?今天就帶大家了解每一代試管嬰兒技術的區別。
試管嬰兒技術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等人工助孕的俗稱,是一項結合內分泌、胚胎學、遺傳學以及顯微操作的綜合技術,其中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是可以做性別鑒定的。
目前從我國的法律法規而言,如果不是醫學需要,只是由于某些身體原因導致不能生育,或者個人意愿選擇性別,試管嬰兒是不被允許選擇性別的。
第一代試管嬰兒-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英文名:IVF-ET。第一代試管嬰兒時國內絕大部分生殖醫院使用最廣泛的輔助生殖技術,通過促排取出女方卵巢內的卵子,再讓男方自行取出精子,放在實驗室的培養皿里,讓精子卵子自由受精,不進行人為干涉。
第二代試管嬰兒-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英文名:ICSI。第二代試管嬰兒,就是在第一代的基礎上,人為控制受精環節,將健壯的精子注射到卵細胞里,從而完成受精,比自然受精的成功率要大很多。
第三代試管嬰兒:
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英文名:PGD。主要是在胚胎移植前,對胚胎的染色體進行篩查,看是否有出現異常,剩余無異常的胚胎拿來做移植,這樣可以保證胚胎發育成一個健康的寶寶。
那么,三代之間有什么區別呢?
第一代試管嬰兒適用于由于女方原因導致的不孕;
第二代試管嬰兒適用于男方不孕的情況;
第三代試管適用于有遺傳病,染色體異常不孕不育;
以下哪幾種情況可以考慮做三代試管?
1、不孕不育者。
2、患者有遺傳病或染色體有問題,可以進行PGD篩選基因。第三代試管嬰兒是有家族遺傳病史家庭的理想助孕選擇,在早期的試管嬰兒技術中無法很好的選擇出沒有缺陷的胚胎,從而無法幫助有染色體異常、有家族遺傳病史的家庭實現優生優育。
3、免疫性不孕家庭,每個人做試管的原因都是不一樣的,對于多次胚胎移植失敗、反復性流產、有免疫性不孕的家庭,同樣可以采用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
4、高齡的女性。
5、輸卵管因素、排卵障礙等。
6、子宮內膜異位癥。
7、不明原因不孕。
8、艾滋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