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小寶寶的過程有歡喜也有疑惑,特別是新手父母,當第一次看到寶寶做些之前沒做過的事情,就會感到不知所措。
如果這時候家里的老人過來“指點一二”,爸爸媽媽們也就沒什么可擔心的,但如果缺乏經驗就會胡思亂想了。
阿布提坐月子那會,有次我家孩子就突然大哭起來,無論我怎么哄就是哭,因為是半夜,我就不好去找別人,只能自己面對孩子的無理由哭鬧。
在哄孩子的過程,我不知道孩子干嘛哭,可又哄不好,心里著急起來就跟著孩子一起哭。
好在最后孩子不哭了,也安靜地睡著了,但看著熟睡的孩子,我是一點困意也沒有,為自己剛才的不知所措而感到難過,覺得自己不懂得當媽媽。
還有一次,我女兒睡著睡著就吐起了泡泡,我看到就找來婆婆,我問婆婆這是怎么了,婆婆笑笑說,小寶寶吐泡泡是告訴我們明天要下雨。
聽婆婆這么一說,我覺得挺搞笑的,小寶寶又不是天氣預報員,他們吐個泡泡明天就下雨,哪有這么神奇的,沒科學依據。
小寶寶為啥會吐泡泡呢?
其實,小寶寶有著各種“神奇”的表現,他們吐泡泡是有原因的,別小看這簡單的一點泡泡,這可是寶寶成長過程中,身體在提示不同狀況。
新生兒吐泡泡,提示正在排羊水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連奶都還沒喝,嘴巴卻吐著泡泡。
媽媽們對這個情景還有印象吧,我就記憶深刻,那時候我還問護士,孩子怎么了,怎么口吐泡沫。
護士說這是正常現象,其實就是在排羊水,把這些遺留在腸道或者嘴巴里的羊水排出后,喝奶就沒那么容易吐出來,寶寶也會舒服很多。
原來,寶寶還在媽媽肚子里時,他們是一直生活在羊水之中的,為了鍛煉吞咽能力,他們偶爾會吞下些羊水。而出生后,他們吸入空氣,呼吸系統開始運行,那些停留在肺部、腸道等地方的羊水就會通過吐泡泡的方式排出體外。
這也是為啥護士會交代爸爸媽媽讓剛出生寶寶側著躺的原因,而且排完這些羊水,寶寶喝奶之“路”才會暢通,也就不容易吐奶了。
我記得小姑子生孩子那天,小寶寶肚子里的羊水沒排干凈,喝一點奶就吐,吐出來的奶還特別黏,我一看就知道是在排羊水,然后讓小姑子別擔心,多吐幾次就沒事了。
當然,新生兒排羊水的時候,我們也不要什么事都不做,我們要及時幫寶寶擦拭干凈,或者拿棉簽沾點水,輕輕擦拭寶寶口腔周圍,你會發現還真的擦出不少黏液呢。
寶寶吐泡泡,提示唾液腺發育
小寶寶很可愛,我們看到都喜歡摸摸他們的臉蛋,有一次我也去摸,被婆婆看到,她就提醒我不要摸,要不然寶寶愛流口水。
后來才知道確實是這樣,小寶寶在3個月左右的時候,口腔里的唾液腺發育進入高峰期,口水分泌就會比較多,所以在這之前盡量不要去摸小寶寶的臉頰,會影響唾液腺發育的。
而這個階段吐起泡泡,主要是寶寶口腔比較淺,來不及把口水吞下去,而且又沒有牙齒的阻擋,口水就順著嘴角流出來,小寶寶要是半張著嘴巴剛好又在呼氣時,這些口水就會變成泡泡了。
寶寶長牙吐泡泡
大多數的寶寶是在6個月左右長出第一顆乳牙,早一點的就是4個多月。但是,不管什么時候長牙,寶寶都會覺得不舒服,比如牙齦紅腫,這時候還沒萌出的牙齒就會刺激牙齦和唾液腺,寶寶的口水就多起來,甚至還吐起了泡泡。
其實,長牙是寶寶成長過程的正常生理現象,只有長牙了才能進行咀嚼,然后添加輔食,最后靠吃飯攝取營養茁壯成長。
溫馨提示:
長牙期間的寶寶多數都會流口水的,媽媽們要及時擦拭干凈,不要讓口水流到脖子里,要不然容易起疹子,還容易刺激到皮膚導致破皮等。
寶寶長牙會顯得很是煩躁,喜歡哭鬧、咬人等,媽媽們可以用磨牙棒或者餅干讓寶寶咬著吃來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