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準父母們,在進行試管嬰兒的治療期間,都可能會面臨著凍融胚胎移植(FET)前,子宮內膜準備是用自然周期好,還是采用人工周期好?
-1-
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什么是凍融胚胎移植技術(FET)。
凍融胚胎移植技術(FET),是指將新鮮的剩余胚胎冷凍儲存,在下一個周期可以解凍后再次移植,從而增加妊娠機會。隨著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凍融胚胎移植已成為常規的治療手段,廣泛應用于臨床。
影響FET成功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說,臨床用藥方案,胚胎質量以及胚胎與子宮內膜的同步等等,而如何選擇恰當的子宮內膜準備方案也是FET臨床妊娠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目前臨床上,我們常用的內膜準備用藥方案,有常規用的自然周期(NC)和激素替代周期(HRT)。那么,兩者有何區別呢?
NC方案:主要適用于有規律排卵的患者,其子宮內膜發育均由自身內源性激素調控(不使用外源性藥物進行調控),主要通過超聲監測卵泡的自然生長,當卵泡直徑達到一定大小后,通過排卵試紙或/和抽血監測血清LH峰,根據排卵時間和胚胎培養天數確定胚胎移植時間。
HRT方案:多用于排卵障礙、內膜薄及卵巢功能減退的患者,通過使用外源性雌激素(E2)及孕激素(P)調控子宮內膜的生長和轉化,根據胚胎培養的天數確定胚胎移植的時間。
-2-
在輔助生殖技術(ART)發展初期,成功率較低的情況下,對于FET子宮內膜準備方案的選擇主要著眼于哪種方案可以獲得更高的妊娠率。
隨著ART不斷進步及成熟,這個關鍵問題不應該簡單地簡化為“哪一種方案會獲得更高的妊娠率”,而是“哪種方案會獲得最好的妊娠率,同時擁有最安全的母胎結局”。
關于有效性
既往關于FET周期子宮內膜準備方案比較的研究中,大部分學者認為NC方案和HRT方案在活產率和臨床妊娠率方面無明顯差異。
2017年Cochrane全球權威數據顯示,尚無比較NC方案與HRT方案活產率的RCT研究數據;在臨床妊娠率方面,其僅納入一項100個樣本量的低質量證據,該研究顯示NC方案和HRT方案臨床妊娠率方面并無顯著差異[OR 1.06, 95%CI (0.40, 2.80)]。
Givens等回顧性分析了1 677個FET周期,包含了自卵FET周期和供卵FET周期,研究結果表明,無論是自卵患者還是供卵患者,NC方案和HRT方案的活產率、臨床妊娠率及流產率均無顯著差異。
Morozov等回顧性分析了242個FET周期,研究結果提示NC組臨床妊娠率顯著高于HRT組(36.76% vs. 22.99%, P<0.05),并且NC組的子宮內膜厚度較HRT組厚[(9.95±0.26) mm vs. (8.89±0.14) mm, P<0.05]。
Chang等回顧性分析了648個囊胚FET周期,研究結果顯示NC組的臨床妊娠率顯著高于HRT組(41.9% vs. 30.4%, P<0.05),生化妊娠率、流產率、多胎率方面兩種方案并無顯著差異;該研究同樣發現NC組較HRT組內膜更厚[(9.7±2.0) mm vs. (9.4±2.0) mm, P<0.001]。
目前僅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HRT方案FET臨床妊娠率高于NC方案:Zheng等回顧性分析了5 414個FET周期,研究結果顯示HRT組臨床妊娠率較NC組高,但兩組活產率無明顯差異;同時,該研究同樣發現NC組子宮內膜厚度[(10.4±4.20) mm]較HRT組[(9.0±2.1) mm]更厚。
關于安全性
1)如何盡可能降低助孕后的流產率一直是輔助生殖領域關注的焦點。
一項芬蘭的研究,共納入3 330個首次妊娠周期,其中2 198個鮮胚移植周期、666個NC-FET周期、466個HRT-FET周期。研究結果顯示,HRT-FET周期的流產風險較NC-FET周期高,HRT-FET周期發生流產的風險是鮮胚移植周期的1.7倍,而NC-FET周期發生流產的風險與鮮胚移植周期無顯著差異。
Cerrillo等報道了一項西班牙的RCT研究,共納入570個FET周期,研究結果表明HRT方案的流產率(21.2%)顯著高于NC組(12.9%)。
2)異位妊娠的發生率同樣是ART受孕后評價母胎結局安全性的重要指標。
Liu等回顧性分析了17 244個FET周期,利用多因素回歸分析,得出子宮內膜厚度是FET周期異位妊娠發生的獨立影響因素的結論。該研究表明,異位妊娠發生風險隨著子宮內膜厚度的降低而增高;與內膜厚度14 mm組相比,10~10.9 mm組、8~9.9 mm組、內膜<8 mm組異位妊娠的發生風險分別有不同程度地增高。
Rombauts等同樣得出了子宮內膜厚度是異位妊娠發生的獨立影響因素的結論,認為子宮內膜厚度可能是影響子宮內膜容受性的重要因素,從而影響異位妊娠的發生率。并且,該研究結果提示子宮內膜厚度<9 mm組異位妊娠發生率是>12 mm組的4倍。值得注意的是,多個研究均表明在FET周期中使用HRT方案的子宮內膜厚度顯著薄于NC方案。
3)如何盡可能降低或避免妊娠并發癥的發生是輔助生殖領域學者的共同目標。
陳子江院士團隊報道的一項多中心RCT研究顯示,相較于新鮮單囊胚移植,FET單囊胚移植可以顯著提高單胎活產率;同時,該研究結果表明,FET周期子癇前期的發生率較鮮胚移植顯著增高[3.1% vs. 1.0%;RR 3.13, 95%CI (1.06, 9.30), P=0.029]。
Maheshwari等納入了26個研究的薈萃分析結果提示,與鮮胚移植相比,FET后妊娠的早產風險降低,同時小于胎齡兒和低出生體重嬰兒的出生風險也降低,但發生妊娠高血壓疾病的風險更高。
有學者進一步探討了HRT方案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的原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HRT-FET周期的妊娠過程中缺乏黃體。由于HRT-FET周期進行子宮內膜準備利用了外源性E2和P進行調控,排卵被抑制,從而導致缺乏黃體。黃體不僅產生E2和P,而且還產生血管活性產物,如松弛素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這些血管活性物質對于母體心血管系統具有保護作用。
因此,HRT-FET患者因黃體的缺乏可能致循環系統在妊娠早期受損,從而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等不良的妊娠結局。未來需更多的研究去探討這一問題。
-3-
FET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應用日益廣泛,越來越多的證據證實子宮內膜準備方案與妊娠并發癥之間可能存在相關性,因此確定“最佳”的子宮內膜準備方案變得愈發重要。
但目前大多數生殖中心,多采用人工周期(HRT),主要原因是HRT方案更方便,胚胎移植的時間可控性和靈活性更強。HRT方案不受月經周期的影響,B超監測次數較少,同時周期取消率低。相反,NC方案的患者需進行頻繁的B超監測,容易出現因無優勢卵泡生長、卵泡黃素化或子宮內膜薄等原因而取消周期,因此其周期取消率較高。
從患者角度來看,在成功率無顯著差異的情況下,自然周期(NC)更安全和人性化,雖然存在周期取消風險,但更接近自然受孕過程,用藥較少,所以花費的費用也更低。
總之,子宮內膜的準備方案是個體化、個性化的,適合A的方案未必也適合B,對B有效的方案也未必對A有效,所以根據您的病情選擇一個適合您的方案,才是最明智的選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