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個唐篩九個高風險:事實還是誤解?專家權威解讀!

5424

唐篩也就是唐氏篩查,是唐氏綜合征產前篩查的簡稱,主要是篩查胎兒是否存在先天愚型、神經管缺陷等疾病,是目前產前檢查必做的項目之一,早期唐氏篩查在懷孕12周左右空腹抽血,而中期唐氏篩查,是在懷孕15周到懷孕21周前空腹抽血,主要檢查甲胎蛋白、HCG等的值,并且結合孕婦具體的孕周數以及孕婦體重,胎兒發育大小等綜合計算胎兒可能患唐氏綜合征的幾率。

唐氏篩查十個孕婦九個高風險

十個唐篩九個高危的說法是錯誤的,唐篩是通過抽血檢查胎兒患唐氏綜合癥的風險,做唐篩會表現出低風險、臨界風險以及高風險三種情況,據現階段數據統計,胎兒唐篩高風險的幾率為800比1,而并非傳聞中的9/10這么高,但也有部分群體,唐篩高風險的概率可能較高,具體如下:

高齡孕婦

35歲以上的孕婦屬于胎兒二十一三體綜合征的較高發人群,出現唐氏篩查異常的幾率會比較大。

生育過唐氏兒的孕婦

唐氏綜合征有一定的遺傳基礎,若孕婦曾經生育過21三體綜合征患兒,那么再次生育唐篩高風險的概率也比一般孕婦更高。

高危孕婦

若在在懷孕過程中,孕婦接觸過致畸量的藥物,毒物或者放射性物質等,從而可能會引起染色體異常,所以易唐篩高風險。

唐篩作為一種初篩方法,疾病檢出率在60-70%,而唐篩報告結果可分為低風險、高風險、臨界風險三個數值,若唐篩報告為低風險,考慮胎兒異常概率較低,但不能完全排除胎兒非整倍染色體異常或神經管缺陷的可能,若唐篩報告為臨界風險或高風險,則應在醫生指導和建議下完善相關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胎兒是否有畸形的發生,并考慮處理對策。

引起唐篩不合格的原因

唐篩高危只是表示胎兒患唐氏綜合征的風險較大,而導致唐氏篩查的高危因素包括孕婦高齡、體重、孕周、遺傳因素,藥物的應用,環境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接觸放射線和化學物質等有關,而常見的引起唐篩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1.年齡偏大:孕婦年齡偏大,是唐氏篩查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孕婦年齡越大,卵巢道功能越差,卵泡質量相應下降,懷孕后做唐氏篩查,檢測不合格的概率明顯增加,一般來說35歲以上的孕婦做唐氏篩查意義不大,建議做羊水穿刺檢查;
  2. 2.信息不符:孕婦在唐氏篩查時提供的年齡、體重、孕周與實際情況不完全相符,導致唐氏篩查結果出現誤差;
  3. 3.身體狀況不良:做唐氏篩查的時候,孕婦的身體健康狀況不是很好。如果孕婦感冒了,會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4. 4.染色體異常:胎兒本身染色體異常導致,如果胎兒有異常,查血的指標通常就會有異常,所以檢查結果風險值就會比較高。
唐氏篩查是通過抽取孕婦靜脈血,檢測血中甲胎蛋白和人絨毛膜性腺激素等數值,結合孕婦的年齡、體重和采血時的孕周等,綜合判斷患唐氏兒的危險系數,而超過35歲以上的孕婦,一般建議直接進行無創DNA篩查或者羊水穿刺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