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年輕人,在看到一條推送新聞后,好奇心使他點了進去,這個新聞講的是從小失去雙手的姑娘,如何活出自己,用腳代替手,進行各種活動,進行彈吉他,唱歌,給他人進行心理咨詢等等。起初,他并不是抱著很大的熱情,只是當他看完這條消息后,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想對這位姑娘進行更深入的了解,于是,他開始搜索,尋找更多這樣的信息,尤其是和那位姑娘相關的,起初他以為自己只是對這類事件感興趣,漸漸的,他發現自己是為那位姑娘感興趣。這就是一種慕殘現象。
慕殘是一種認知,也是一種性取向
在英文里,慕殘的單詞是Devotee,是一種對愛慕對象的身體的審美觀,和當前主流社會以四肢健全為美不一樣的是,他們認為殘疾人的身體同樣是美的。
1.從認知的角度看,慕殘者對于殘疾人,有的被其精神所折服。
一些慕殘者對于殘疾人,并不是出于性沖動,而是由自身的認知決定的。當他們看到殘疾人的勵志故事,很容易被深深打動,這是因為殘疾人在身體方面的殘缺,讓人們無形中更加覺得他們的奮斗和努力都來之不易,因而更容易被他們的精神所感染。
比如沒有四肢的尼克,最終娶了美麗動人的日裔女孩宮原佳苗。一個沒有四肢的人怎么征服這個美麗的姑娘的?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尼克雖然沒有四肢,但是他沒有因此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他憑著自己的耐力和毅力,讀完了大學,讓自己成為了優秀的人,騎馬、游泳、踢足球,樣樣沒問題,還擔任起國際公益組織“沒有四肢的生命”CEO。當然,在這中間,他也的確掙扎過,嘗試過自殺,但最終堅持下來了。如果尼克是個四肢健全的人,一般聽說了,也就是個普通的勵志故事,但因為尼克不是四肢健全,甚至連四肢都沒有,因此,他的勵志故事顯得格外吸引人。他的魅力吸引了不少人,不過,最終他只選定了宮原佳苗。原因是,有些人雖然被他的精神所折服,卻無法接受他的身體,但宮原佳苗是個例外。
2.從性取向的角度講,有些慕殘者對于殘疾人,是一種性偏好。
這并不代表他們對任何殘疾人都有著極大的熱情,甚至想把正常人變成殘疾人,他們只是在性取向方面或審美方面與主流社會有所不同,而顯得有點格格不入。換而言之,他們與一般人沒有任何區別,唯一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們愛慕的對象是殘疾人。
不過,他們也不是對所有的殘疾人都會產生性沖動,通常,只是對自己愛慕的類型會有性沖動的出現,這些類型可能包括外貌、內涵、殘疾類型。
比如,有的人只對盲人會產生性沖動,有些人只對截肢的人會產生性沖動等等。國外某個論壇上,曾經有人尋求殘疾女孩的照片,所尋求的都是腿部殘疾的對象,其他部位殘疾的,對方表示沒有興趣,這就是一種只對自己固定的喜歡類型產生性沖動的表現。
3.當然,和普通人一樣,慕殘者當中,確實也存在著一些極端者甚至是心理變態。
普通人當中有心理扭曲和心理變態者的存在,慕殘者當中當然也有,具體表現則因人而異。
(1)心理扭曲型
如曾有人在網絡論壇上要求得到一些截肢者的資料、圖片和視頻等等,但是,他所要求的是越殘疾越好,越殘疾越能激發他的性沖動和征服欲,這就是一種極端的表現。
對于心理扭曲的慕殘者而言,內心會產生一些假裝想成為殘疾人或者希望自己是殘疾人的扭曲想法,因而可能對截肢等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的甚至因為被截肢者吸引而想對自己進行截肢。有些時候,他們甚至會瘋狂的收集殘疾者的姓名、電話和地址,有的會不停的給殘疾者發郵件,對殘疾者的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擾,有的則會偷窺或偷拍殘疾者。
(2)心理變態型
一旦慕殘者是個心理變態,對于殘疾人和健康人都有很大的潛在危險。這是因為,心理變態者能做出事情往往超乎常人的想象和忍受力。
如,有些心理變態者專門喜歡把健康人弄成殘疾人,享受健康人慘叫帶來的快感,或是自己親手制造一個殘疾人的快感。有的則是對殘疾人進行各種性虐待,享受從中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