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一直被當作是最理想、最優秀的喂養方式。但在實踐中,母乳喂養也可能會面臨著一些問題,例如母乳性腹瀉。那么,當寶寶出現母乳性腹瀉時,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
一、了解母乳性腹瀉
母乳性腹瀉又稱乳糖不耐受癥,是指寶寶對母乳中的乳糖無法正常消化吸收,造成腹瀉等癥狀。母乳性腹瀉是一種生理性疾病,一般發生在3個月以內的寶寶,6個月以內患病最為常見。
二、停止母乳喂養?
對于寶寶出現母乳性腹瀉,許多家長第一反應便是停止母乳喂養,改為配方奶喂養。實際上,這種處理方法是不正確的。因為寶寶出現母乳性腹瀉,與寶寶對母乳本身的成分并不是本質性的問題。輕度母乳性腹瀉對于寶寶成長并不會有太大影響,如果停止母乳喂養,反而可能破壞母乳的優良品質以及配方奶的適宜性。
三、正確處理母乳性腹瀉
1.適量、頻繁喂養
對于出現輕微母乳性腹瀉的寶寶,可以采用適量、頻繁喂養的方法。頻繁的吸吮和進食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從而促進寶寶的消化道吸收。
2.愛撫、按摩
對于出現輕微母乳性腹瀉的寶寶,家長可以進行輕柔的按摩,幫助寶寶排氣,減輕寶寶的脹氣痛苦。
3.借助優酪乳
對于輕度母乳性腹瀉的寶寶,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嘗試使用一些乳酸菌含量較高的優酪乳,幫助寶寶改善腸道微生態,緩解母乳性腹瀉的癥狀。
4.避免自行使用藥品
對于寶寶出現母乳性腹瀉,家長應當避免自行使用藥品進行治療。母乳性腹瀉是一種生理性疾病,很多藥物并不能切實地緩解寶寶的癥狀,反而可能會給寶寶帶來更多的副作用。
總之,母乳性腹瀉并不是一個值得過度擔心的問題。如果寶寶出現輕度母乳性腹瀉,家長可以通過適量、頻繁喂養的方法,以及輕柔的按摩和優酪乳治療的方法,來減輕寶寶的不適感。如果出現嚴重癥狀,應當及時就醫,獲得專業的治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