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流產是指在妊娠20周以前自然死亡的胎兒。它常常發生在懷孕初期,尤其是前12周,這也是最容易受到妊娠期外界影響而流產的時間段。那么,懷孕初期流產有哪些癥狀呢?如何識別異常?下面我們來一探究竟。
1. 腹痛
早期流產的典型癥狀極為相似,都會伴隨著腹痛。不過,懷孕初期流產的疼痛常常比較劇烈,類似于痛經。并且會伴隨著陰道內的褐色分泌物和惡露。
2. 陰道分泌物
具體表現為褐色或暗紅色陰道出血,也可以是肉眼可見的血塊或結塊。
3. 宮縮
懷孕初期流產的宮縮與一般分娩時的宮縮相似,會感到下腹部疼痛或不適。有些情況下,若流產的出血量較少并且月經推遲,可能會被誤認為是無痛性流產,但若確定正處于懷孕初期,這種情況不可掉以輕心,一定要及時就醫。
4. 肚子脹
由于胎兒自然生長的緣故,早期流產的腹部脹感和漲痛,可以和大多數懷孕早期胃腸道排氣不暢的表現相似。
5. 乳房腫脹減輕
乳房腫脹減輕與流產也存在相關性。畢竟懷孕后乳房容易充血腫脹,可是當宮內胎兒死亡后,由于姿勢和情感的穩定性下降,這種腫脹感會逐漸減輕。
總之,懷孕初期出血肯定要重視。當發現陰道出血、劇烈腹痛等癥狀時,要立即到醫院做相關檢查。切不可掉以輕心,自行排除任何病情。如何避免流產?有什么相關預防措施?下面副標題會詳細介紹。
怎樣避免流產?
1. 預防遺傳性疾病
許多細胞分裂問題可以導致妊娠的流產,包括非整倍體、多核羊水、環狀染色體等疾病。這些都是父母染色體發生變異或錯誤的結果。這類疾病不能預防,但可以通過在懷孕前篩選或檢測,以確保盡可能預測并排除風險因素。
2. 徹底進行孕前檢查
做全面體檢,特別是檢查一下女性盤屈炎癥、糖尿病等影響胎兒健康的疾病。對于有基礎疾病的孕婦,一定要在懷孕前就接受身體性指標的檢查,并積極采取日常的調養措施,保證寶寶的健康。
3. 飲食合理、生活規律
飲食健康、規律育兒的生活態度是非常必要的。這可以提高孕婦的免疫力,使得母體健康狀況穩定,并達到對胎兒健康的正面影響。
4. 避免環境中的毒素
孕婦應避免接觸任何有害的毒素,如煙草、酒精、藥物和化學品等。這類物質會直接釋放到母體中,通過血液進入到胎兒體內,對寶寶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初期流產雖然常見,但要想避免它的發生,就需要及早發現癥狀、及早就醫。提高自身健康素質,增強對于疾病的防范意識,才能夠預防這種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