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是指人體內的膽紅素排泄受限或生成增加,導致皮膚和眼睛等處黃染色的一種病理現象。而在診斷黃疸的時候,醫生通常會檢查患者的膽紅素指標,其中以總膽紅素(TBil)和直接膽紅素(DBil)的指標用的比較多。一般來說,TBil>17umol/L就稱為高膽紅素血癥,患者可能會出現黃疸、瘙癢等癥狀。那么這個17umol/L的標準是如何得出來的呢?
一、高于17umol/L的膽紅素指標并不一定意味著病理性黃疸
1.生理性黃疸:新生兒出生后的一周內,由于肝功能未完全發育,加上紅細胞分解產生多余的膽紅素,可能會出現生理性黃疸。此時,患兒的膽紅素指標往往會高于17umol/L,但不屬于病理性黃疸。
2.饑餓情況下:人體在饑餓狀態下,肝臟會將多余的膽紅素轉化為膽固醇,并將其儲存在肝臟內。如果饑餓時間過長,肝臟儲存的膽固醇會釋放,導致血液中膽紅素水平上升,但并不是病理性黃疸。
3.藥物因素:某些藥物或化學物質可能會影響肝臟的功能,導致膽紅素累積。比如口服避孕藥、環丙沙星、利福平等,這些藥物不但會導致TBil上升,甚至還可能發生藥源性黃疸。但因為并不是肝臟本身的疾病,所以也不屬于病理性黃疸。
二、膽紅素指標高于17umol/L也不能排除病理性黃疸
1.肝臟疾病:肝臟是分解膽紅素的最主要器官,如果肝臟受到感染、毒物損傷等,就可能會影響膽紅素的代謝,導致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這時,即便TBil沒有高于17umol/L,也可能是病理性黃疸的表現。
2.膽管梗阻:膽管梗阻是指膽管內部產生結石、腫瘤或其他阻塞物,從而阻斷了膽汁的正常排泄。這時,每天生成的膽紅素沒有辦法及時排泄,就會導致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并出現黃疸等表現。而這時TBil水平往往比較高,但不是在高于17umol/L被診斷為病理性黃疸之前,就明顯存在的。
綜上所述,高于17umol/L的TBil并不一定屬于病理性黃疸,甚至有一些特殊情況下,肝功能正常的人群也會出現這種現象。而在診斷黃疸的時候,醫生還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其他檢查指標以及病史等綜合考慮,才能準確診斷患者是否患有病理性黃疸,以及確定病因并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