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寶媽都知道,寶寶出生后很有可能出現黃疸的現象,但是很多寶媽對新生兒黃疸不了解,分不清新生兒黃疸的種類,最近網上有人說只要手腳不黃就是生理性黃疸的說法,那么手腳不黃到底是不是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的診斷標準有哪些,接下來本文就為大家進行詳細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簡單了解一下。
只要手腳不黃是不是生理性黃疸
手腳不黃是不是生理性黃疸主要根據檢查時的黃疸指數來判斷,不能僅根據黃疸發生的部位來判斷,病理性黃疸也有可能出現手腳不黃的情況。
生理性黃疸通常出現在新生兒患者身上,是由于出生后膽紅素積累過多導致的疾病,但由于個體差異較大,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也可能在早期出現在手、足的情況,所以不能部位來判斷黃疸的種類,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原因,以下就是具體的介紹:
- 1.生理性黃疸通常表現為新生兒面部、軀干、四肢及手、足心均黃,但是每個嬰兒情況不同,也有可能手腳不會發黃;
- 2.足月的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后2-3天出現,皮膚呈淺黃色,一般局限在顏面部,可伴隨體溫升高、吃奶少、嘔吐等癥狀,根據情況在2周內可能會開始消退,但如黃疸持續時間大于2周時,則可能出現病理性黃疸,應及時前往醫院進行就診;
- 3.生理性黃疸始終是一個排除性診斷,需要每天定期監測膽紅素水平,如發現膽紅素水平超過一定的界限,就有可能發展成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正常新生兒出生以后的一種生理性現象,不需要治療,只需要定期監測膽紅素水平即可,但是一旦發展成病理性黃疸,要及時的進行治療,這樣才能夠有效的快速消除黃疸。
生理性黃疸診斷標準
是新生兒時期特有的一種現象,由于胎兒在宮內低氧環境下,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且這類紅細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壞,胎兒出生后,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約為成人的兩倍;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黃疸現象。
診斷: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后第2-3天出現,皮膚呈淺黃色,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尿稍黃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黃,2-3周消退,檢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加。早產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得較早、較高,持續時間也較久,大約要滿月才能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