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退燒的方法有很多,在中醫上常用推拿的方法,只要推拿按摩的位置和手法正確,就能有效的給小兒退燒,目前較為主流的小兒退燒推拿方法有退六腑、清天河水或打馬過天河、推肺經、推脊柱等,但具體需要在中醫辨證后操作,同時還得注意動態觀察寶寶的體溫變化。
小兒推拿退燒六步圖詳解
在幼兒階段孩子生病是常有的事,對于家長來說,最常遇到的就是孩子發燒,尤其孩子發高燒一般都出現在后半夜,家長也不敢隨便用藥。所以,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發燒,通常都會十分焦慮,針對孩子突然發燒的問題,家長除了常規應對方法外,可采取小兒推拿的方法來應對,比如按摩清肺經、清天河水等穴位。具體如下:
1、清肺經
肺經:位于無名指指腹;
操作方法:用拇指和食指夾住寶寶的無名指尖,從食根向下推至指尖3分鐘次,以清肺經;
功效:清肺經具有宣肺理氣,清熱止渴的作用,主治咳嗽,氣喘,虛寒怕冷,感冒發熱等病癥;
2、清天河水
天河水:位于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呈一直線;
操作方法:后用拇指蘸取少量溫水,推天河水3-5分鐘;
功效:辛溫解表,多用來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燒,一般在溫度不超過38.5度的時候使用。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通過發汗達到汗出、寒去、燒退的目的;
3、揉板門
位置:手掌大魚際肌肉比較豐厚處;
推拿:用中指端揉孩子板門穴2分鐘;
作用:揉板門可以健脾和胃、消食化滯、能調理孩子厭食;
4、揉涌泉
位置:寶寶腳底人字的焦點處,搓揉;
作用:引熱下行,滋陰清熱;
次數:各100次;
5、退六腑
位置:寶寶小臂內側,從肘橫紋,推向腕橫紋向下推;
作用:清熱、涼血、解毒;
次數:300次;
6、推天柱骨
位置:頸后發際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線。從上到下推,單方向操作;
作用:降逆止嘔、祛風散寒、清熱解表;
次數:100-300次。
小兒推拿退燒的注意事項
孩子發燒是媽媽很頭疼的事情,許多家長都會使用推拿來給孩子退燒。小兒推拿來退燒的主要原理就是通過穴位刺激起到降溫的作用,在進行推拿的過程當中,家長們應該手法輕柔、保持室內溫度適宜等注意事項。具體如下:
1、手法輕柔
兒童按摩跟成人不同,兒童按摩要柔輕快,以點狀按摩、面狀撫摸或線狀推揉為主。對1歲左右的患兒,應以推、揉等弱刺激手法為主。為了避免傷及寶寶皮膚,減輕摩擦,按摩時手上可事先蘸一些嬰兒爽身粉或潤膚油之類;
2、環境溫度適宜
在給寶寶推拿時,室內溫度要溫暖適宜,不可過熱或過冷,同時嚴格避風,以免加重患兒病情。按摩時,得讓寶寶平躺著放松身體,動作要柔,不然孩子哭鬧不配合,非但沒有保健效果,反而傷身;
3、推拿時間
最適合按摩的時間是飯后2個小時。飯后半小時內按摩易發生嘔吐、胸悶等不良反應,而空腹則容易出現頭暈等不適。對于輕病患兒,每日推拿1次即可;對重病患兒,每日推拿2-3次療效較好,且每次推拿的時間應掌握在20-30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