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代的濁酒是指(漢代的清酒是什么酒)

5424

一、唐代的濁酒是指?

古時候釀的酒都是米酒,沒過濾或者過濾不夠,里面有沉淀物就會不清透,酒色渾濁故被稱為濁酒。

考古發現西漢時中國人就掌握了過濾技術能造清酒,只是清酒更貴,所以達官貴人喝清酒,市井老百姓就更愛濁酒了。

據說詩仙李白出身顯貴常飲清酒,“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而詩圣杜甫詩中出現最多的則是濁酒,“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野外昏”,一清一濁,卻是身份的懸殊差別。

二、春秋白酒十大名酒?

春秋戰國時,人們釀造酒的原料多種多樣,酒的品類也非常的多。

按大類來分,主要以谷物酒為主,還有《楚辭》里提到的配制酒,以及帶點神奇色彩的果酒。

接下來,就帶大家簡單的了解下這三大類酒。

1、谷物酒

原料: 根據相關文獻和出土實物可知:春秋戰國時期的谷物酒主要原料有秫米、稻米、黍米等。

品類:主要可以分為過濾酒(“泲酒”);未過濾酒(“濁酒”)兩類,其劃分標準為是否有糟滓存在。

1、泲酒

泲酒的主要代表是“三酒”。《周禮》:“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清酒:所謂清酒,是指釀造時間最長,酒色最清澈的泲酒,其地位最尊貴,是祭祀專用酒。

昔酒:昔酒釀造時間次于清酒,冬釀春熟,也稱“春酒”,酒色相對清澈,酒味醇厚,通常是祭祀結束之后,無行事的眾臣,陪客飲用的酒。

事酒:事酒的特點是“有事而飲也”,就是說有事的時候,隨時可以釀造。其酒色最次,釀造時間也最短。通常是“卑賤執事之人”,在祭祀后飲用的。

說完過濾酒,咱們再來看看未過濾酒。

2、濁酒

濁酒的主要代表是“五齊”。《周禮》:“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四曰緹齊,五曰沈齊。”

泛齊:《說文解字》將泛齊解釋為行酒。行酒又稱薄酒,酒味淡薄,酒度偏低,不比厚(醇)酒。

醴齊:醴齊成酒快,釀制一夜即成,酒中的汁、滓比例相對穩定,風味甘甜。

盎齊:盎齊的特點是酒液呈蔥白色,酒醪發酵旺盛,如云氣繚繞一般。

緹齊:緹齊即色赤如緹的濁酒。鄭玄注:“緹者,成而紅赤”,其酒色可能是原料滲出,或是由霉菌分解導致。

沈齊:五齊中酒液最清者,相當于漢代的“蒼梧清”。此酒應是釀造過程中,糟滓受重力作用沉淀,故酒液較清澈。

2、配制酒

春秋戰國時期,配制酒大多以配料命名,例如:桂酒、椒酒、菊花酒等。不僅用于祭祀,人們也常在節日里飲用。

下面為大家例舉幾款具有代表性的配制酒。

鬱鬯(yuchang):一種用黑黍和郁金汁混合而成的美酒。常用祭祀宗廟、招待賓客。

桂酒:以菌桂為原料放于酒中而制成的香酒。《楚辭·九歌·東皇太一》:“蕙肴蒸兮蘭籍,奠桂酒兮椒漿。”其酒清香芳醇,常飲可治疾養顏。

椒酒:用花椒釀制的香酒。朱熹注:“椒漿,以椒漬漿中也。”戰國時,楚人常用椒酒作為祭祀佳品。

菊花酒:用菊花浸漬

三、陜北酒有哪些品種?

1:秦川大曲:陜西地區古老名酒之一,這款酒的前身是雙鳳牌的“西鳳酒”,是鳳香型白酒的代表之一。這款酒,酒色透明,粘香味很濃。

2:太白酒:陜西眾多白酒之中傳承歷史最悠久的一款白酒。口感柔順。

3:白水杜康:得名于陜西白水縣,因釀酒始祖杜康而得名,因此也被稱作是白酒之中的“元老”

陜北宜壺稠酒,

陜北小米稠酒。

陜北黃米酒。

陜北老榆林酒。

陜北三糧液酒,

陜北城固特曲酒,

陜北老窖酒,

陜北瀘康酒,

陜北秦洋酒,

陜北軒轅酒,

陜北柳林酒,

陜北龍窩酒。

陜北太白酒,

陜北唐金鳳酒,

陜北西漢美酒。

陜北醇古酒,

陜北蘆河酒,

陜北榆林渾酒,

陜北延安米黃酒,

陜北志丹黃酒

黃酒有:

陜西漢中洋縣秦洋酒廠生產的謝村黃酒,以及南鄭的黃官黃酒,米酒為西安市的黃桂稠酒,

果酒有:

獼猴桃酒,桑葚酒,以及蘋果酒,還有兩種酒是市場上不太經常見的,西安市鄠邑區的清酒,以及龍窩調配酒。

陜西人雖然在酒量上不及內蒙和東北人,山東人,河北人。但是,陜西人愛喝啊!

不僅僅愛喝,陜西人的酒局上海經常見到勸酒的場面,想必每一位陜西喝酒的漢子們,你們在無數個燒烤、擼串的夜晚,約三五友人經不住勸酒的場面。

四、青圣濁弦是什么物品的別稱?

據《三國志》記載,漢代末年,中原一帶發生大災荒,田地收獲無幾,百姓生計受到嚴重的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官府下令,嚴禁釀造糧食酒。

但有些釀酒業戶唯利是圖,不顧百姓口糧的嚴重緊缺,仍偷著釀酒賣。

當時的飲酒者也都忌諱說“酒”字,他們把清酒稱為“圣人”,把濁酒稱作“賢人”,于是“圣人”、“賢人”的說法就在酒徒中間廣為流傳。

后世遂以為清酒濁酒的別稱。

如宋代陸游《溯溪》詩:“閑攜清圣濁賢酒,重試朝南暮北風。

”很明顯“清圣濁賢”是酒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