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之所以有人說胎心監護就是個坑,主要和檢查費用,以及檢查總是不過關等因素有關。一般胎心監護一般從28到30周左右開始做,一直到臨產前都要進行胎心監護,每位孕婦大概需要做6次胎心監護,每次在公立醫院做胎心監護需要二十元左右,6次也就是120元左右,如果孕婦感覺胎兒正常,但是檢查又總是不過關,還要隔一周檢查一次,花了錢又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結果,所以有的孕媽就覺得說胎心監護就是個坑。
胎心監護相關知識科普
胎心監護是孕期重要的產檢手段,主要作用是為了正確評估胎兒宮內的狀況,及時發現胎兒缺氧情況,輔助醫生對胎兒窘迫及早做出診斷。總之,胎心監護是每個孕婦在懷孕后必須要做的孕檢項目,尤其是患有妊娠期并發癥的高危孕婦一定要盡早監測,監測的頻率為34周后兩周一次,37周后一周一次,監測過程中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檢查,以免檢查結果不準,影響醫生對胎兒現狀的判斷。
胎心監護就是個坑
胎心監護其實就是利用胎心監護儀將胎心率曲線和宮縮壓力波形記錄下來的一個過程,是臨床上檢查胎兒在宮內發育狀況的主要手段,可以有效避免胎兒遭受不可逆性損傷,做這項檢查利大于弊,之所以有人說這是個坑,可能和以下因素有關。
原因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胎心監護就是個坑”是什么意思,其實胎心監護本身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因為有的孕媽做胎心監護總是不過關,原本可以一次順利通過的,老說不過,就要花更多的錢,所以才會有人說這個檢查很坑。
并且,有部分孕婦在寶寶出生后,并沒有發現什么異常,但是在做胎心監護的時候數據總是不及格,還需要住院,導致很多孕婦提心吊膽的,在寶寶出生后才發現是虛驚一場,所以就覺得這個項目就是一個比較坑的檢查。
胎心監護有無必要做
從客觀角度來看,胎心監護是有必要做的,因為簡單的B超或其它方法檢查并不能很好的反應宮縮時胎心的變化情況,也不能確定胎兒在子宮內是否存在缺氧等,所以胎心監護最好還是按時做。
尤其是對于高齡、患有妊娠并發癥(高血壓、糖尿病等)、甲亢等高危孕婦來說,應該每周做2次,密切關注胎兒的生長情況,才能避免不良妊娠結局發生。
如果孕婦做胎心監護總是不過關,也不要著急,放松心態,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補充營養,或者是選擇住院治療及時終止妊娠,都能及時避免胎兒窘迫發生。
已生寶媽的經驗分享
上文分析了網友說“胎心監護就是個坑”的具體原因,很多人可能還是存在疑慮,為了避免大家在做胎心監護時產生一些不良情緒,下面給大家總結了部分已生寶媽的真實經歷分享:
- 柯璐樂:胎心監護很坑人,我明明感覺到動了,出來的單子一條直杠,七分,到醫生那說你這太嚇人了,沒有胎動,還說七個月以后胎死的很多,第一次檢查無胎心換個醫院檢查就有了,寶寶出生后也很正常;
- 明明都是錯:38周整,第一次做胎心監護,數據不好不及格,我滿心惆悵地往外走,小家伙就又開始動了,后面還是按時檢查,每次的數據都不合格,好在寶寶出生后無異常,真心覺得這項檢查沒啥用;
- 菲林楊梅:后悔過早做胎心監護,因為剛開始數據不好,38周檢查又發現胎兒胎心在165以上,醫生說胎兒缺氧,在子宮內的情況不是很好,建議我做剖腹產,還好搶救及時,寶寶出生沒有什么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