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腸梗阻手術后腸粘連的癥狀(三個癥狀說明粘連了)

5424

腸梗阻手術后腸粘連可能出現腹痛、腹脹、嘔吐、排便排氣停止等癥狀。腸粘連通常由手術創傷、炎癥反應、組織修復異常等因素引起,表現為腸管活動受限或機械性梗阻。


1、腹痛


腹痛是腸粘連最常見的癥狀,多表現為陣發性絞痛或持續性隱痛,疼痛部位常與手術區域相關。進食后疼痛可能加重,伴隨腸鳴音亢進或減弱。輕度粘連可通過禁食、胃腸減壓緩解,嚴重者需遵醫囑使用消旋山莨菪堿片、顛茄片等解痙藥物,或再次手術松解粘連。


2、腹脹


腹脹因腸內容物通過障礙導致氣體液體積聚,腹部膨隆且觸診有緊張感??赡馨殡S叩診鼓音、腸型可見。需限制產氣食物攝入,必要時進行肛管排氣。若腹脹持續加重,需警惕完全性腸梗阻,可能需靜脈輸注甘油果糖氯化鈉注射液等滲透性導瀉劑。


3、嘔吐


嘔吐多為反射性或梗阻性,早期嘔吐胃內容物,后期可出現糞樣嘔吐物。反復嘔吐易引發水電解質紊亂,需靜脈補充氯化鈉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等維持內環境穩定。嘔吐嚴重時禁用甲氧氯普胺片等促胃腸動力藥,以防加重機械性梗阻。


4、排便排氣停止


完全停止排便排氣提示機械性腸梗阻,需立即就醫。不完全梗阻可能表現為排便量減少、排氣費力。初期可嘗試口服液狀石蠟等潤滑性緩瀉劑,但禁用刺激性瀉藥如番瀉葉顆粒。腹部熱敷或順時針按摩可能幫助促進腸蠕動。


5、全身癥狀


長期腸粘連可能導致營養不良、脫水、發熱等全身癥狀。實驗室檢查可見白細胞升高、低鉀血癥等異常。需監測生命體征,及時補充復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等營養支持。若出現腹膜刺激征或感染性休克表現,需緊急手術干預。


術后早期應鼓勵患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床上翻身、早期下床活動,有助于預防腸粘連。飲食需從流質逐步過渡至低渣飲食,避免食用糯米、竹筍等不易消化食物。定期隨訪復查腹部超聲或CT,若出現癥狀反復或加重,應及時返院評估是否需要腹腔鏡粘連松解術。術后三個月內避免提重物或劇烈運動,減少腹腔內壓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