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二胎政策及社會平均生育年齡的不斷提高,需要輔助生殖的人群數量還在進一步擴大,這一需求在我國的醫療行業開辟出了一片新“藍海”,促性腺激素之父布魯諾·盧嫩菲爾德博士在“中國大陸輔助生殖技術成功應用30周年”的交流會上的演講印證了這一點:“我去過全球很多生殖中心,我可以告訴大家,他們很多采用的是中國設備。”他認為,今天中國輔助生殖的相關技術其實已經達到了國際水平。
試管嬰兒簡介 試管嬰兒 體外受精 無法正常受孕的夫婦 結婚證、夫婦身份證及準生證
輔助生殖千億市場
70后的何凱和王芳沒有陳琛、李琳夫婦這么幸運,在走入武漢一家知名醫院的生殖中心之前,他們已經在求子的道路上奔波了十幾年。
何凱和王芳家住河南農村,當地有早婚的習俗,如今,兩人的婚齡已經超過了20年。周圍同齡人的孩子都已上了大學或已成家,甚至有人抱上了孫子,但何凱和王芳始終沒有生育。
在結婚兩三年后,風言風語就傳到了他們耳邊,由于傳統偏見影響,外人首先認為癥結出在女方身上。為此王芳多次求醫,但最終無果。
兩人外出到湖北打工時,身邊朋友建議夫妻二人都應該到醫院做全面檢查。這次查出的結果是由于何凱的身體原因導致,于是調理的對象換成了男方。但因為生活拮據,何凱沒有選擇接受大醫院的治療,而是在各民營機構甚至莆田系醫院間又奔走了幾年。
因走了彎路而一無所獲的夫妻兩人已經從焦灼轉向抑郁,情況越來越糟糕。去年,他們終于下了決心走進了武漢某知名醫院的生殖中心,嘗試試管嬰兒。
但由于雙方身體都存在一定問題且年齡偏大,胚胎移植三次均未成功。經濟上已經山窮水盡的夫婦倆只好選擇了放棄。但“無法生育”的現實已經徹底壓垮了兩人,最終,何凱和王芳選擇了離婚。
但由于雙方身體都存在一定問題且年齡偏大,胚胎移植三次均未成功。經濟上已經山窮水盡的夫婦倆只好選擇了放棄。但“無法生育”的現實已經徹底壓垮了兩人,最終,何凱和王芳選擇了離婚。
30年來,隨著不孕不育人群數量的增長,試管嬰兒技術在中國得到廣泛推廣,人數不斷增加,與之相伴隨的是,相關服務產業規模也迅速壯大。
淘金“輔助生殖”
今年2月,錦欣醫療在港交所遞交上市招股書時,就引來了市場關注其招股書顯示,在過去的2016、2017年和2018年前9個月,錦欣醫療的營業收入分別為人民幣3.46億、6.63億和6.70億,相應的凈利潤分別為人民幣1.04億、1.99億和1.75億。該營業收入包括輔助生殖服務、管理服務和輔助醫療服務。
按國際慣例,一家新成立的生殖醫學中心,第一年大約能完成100例左右的試管嬰兒治療,第二年200例,第三年500例。但中國很多民營機構,往往都要超過這個標準。月平均患者數至少都在50人以上。
資本玩家入場
有利潤的地方就有資本進入。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一些上市公司或風投對輔助生殖市場的關注,從主體也延伸到了輔助生殖醫療服務及相關配套產業[2]。
國家衛計委官網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共有451個輔助生殖中心、23家人類精子庫機構,其中,獲試管嬰兒牌照的醫院僅有327家,還有28%的生殖中心達不到試管嬰兒技術要求。451家輔助生殖機構中心里,公立是絕對的主流,有約409家,占比約91%,民營生殖中心數量僅45家左右。
由于牌照和證書獲取不易,許多資本都是通過收購已獲取牌照的民營輔助生殖機構進入市場。包括復星醫藥、通策醫療、和美醫療、永泰能源、悅心健康等上市公司都已參股輔助生殖領域。
根據億歐網一份關于輔助生殖服務創業公司的統計顯示,在受到資本青睞的公司名單中不乏從事跨境輔助生殖服務的公司,例如夢美生命、優孕行、藍色寶貝等也得到了資本青睞。這也折射出了另一個現象,就是很多人選擇了海外輔助生殖服務。
試管嬰兒常見疑問釋疑
很多不孕不育家庭對試管嬰兒技術不是特別了解,因此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如試管最難的一關是哪、試管嬰兒和正常嬰兒的區別、試管嬰兒不是一代更比一代強、試管一代、二代、三代技術如何選擇等,基于此這里將試管嬰兒相關問題進行了匯總,希望可以幫助到將要試管助孕的家庭。
- 1.15個試管嬰兒入門問題
- 2.試管最難的一關是哪
- 3.試管嬰兒和正常嬰兒的區別
- 4.試管嬰兒背后的市場
- 5.試管嬰兒不是一代更比一代強
- 6.試管嬰兒和普通嬰兒的區別
- 7.細數第三代試管的利與弊
- 8.試管嬰兒相關問題解答
- 9.試管拮抗劑方案的利弊
- 10.研究稱試管嬰兒成年后更幸福
- 11.試管一代、二代、三代技術如何選擇
- 12.13個常識讓你真正了解試管
試管嬰兒雖然是體外受精,但最終也是在母體子宮里孕育,十月懷胎出生的,所以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智力水平,試管嬰兒生出的孩子和自然受孕生出的孩子并沒有本質差別,因此大家不要對試管嬰兒技術產生誤解,應該理性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