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給孩子看太多繪本主要是因為孩子現在年齡還比較小,眼部發育還沒有成熟,不宜長時間會繪本,容易傷害到眼睛,從而出現近視。家長給孩子看繪本時,一定要把握好時間,不宜長時間看繪本,這樣也可以保護好孩子的眼睛。雖然繪本對孩子有很大幫助,但是長時間看繪本對孩子的影響比較大,如果孩子患上了近視,以后都要戴著眼鏡,干什么事情特別不方便。
不要給孩子看太多繪本原因
現在很多家長為了讓自己寶寶更加聰明,從寶寶會說第一句話開始,就會為其準備無數的繪本圖書,但有不少人建議“千萬不要給孩子看太多繪本”,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太小的寶寶看太多繪本有以下一些危害:
危害
研究發現,頻繁給孩子更新不同的繪本,其實并不利于寶寶的大腦神經聯結,因為孩子在幼年時期需要通過故事、兒歌等固定重復內容來幫助大腦成長,而一次性看太多繪本并不能有助于寶寶更聰明。
另外,幼兒的先天習性就是喜歡重復,無論是做一個簡單的動作,還是玩一個簡單的游戲,或者是看一本繪本圖書,他們都更喜歡熟悉的感覺,這樣不僅可以讓其感覺到安全,還可以增強其記憶,而一次性給孩子看太多的繪本并不利于更好吸收和理解。
家長怎樣陪寶寶讀繪本圖書
從上述可知,寶寶并不適合自己一個人看太多的繪本,而是需要有家長參與其中,不過父母在陪寶寶讀繪本圖書的時候要注意方式和技巧,因為不正確的親子共讀反而可能會坑了娃,下面是家長陪讀繪本的方法:
- 1.繪本多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因此很多時候是一幅場景只有一句話,因此父母在陪讀的時候要注意把故事和細節描述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增加繪本的趣味性,也能讓孩子更愿意傾聽和記憶;
- 2.父母在陪伴孩子讀繪本的時候,不能只是一味地自己講述故事情節,而是要對與孩子互動,比如講一個章節之后就角色互換,讓孩子做講故事的人,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思維邏輯與口才;
- 3.繪本中的很多故事都是帶有童話色彩,但是它并非是脫離實際生活的,因此家長在胚寶寶讀繪本圖書的時候,要注意將書籍內容與現實場景聯系起來,啟發孩子思考和表達。
其實家長除了要注意陪寶寶讀繪本圖書的一一些方法以外,還要注意讀完故事之后最好再增加討論環節,比如提問孩子對于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引導孩子對過程、情節進行理性思考,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等等,這樣更能夠拉近親子間的距離。
適合幼兒園寶寶看的繪本書
雖然繪本書就是專門適用于嬰幼兒看的,但是孩子在不同階段看的繪本會有所不同,比如剛上幼兒園的寶寶基本在2~3歲左右,這個階段是智力、社交、情感完善,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因此寶媽可為寶寶買以下一些繪本圖書:
- 1.《菲菲生氣了》:該繪本是關于情緒管理、愛與尊重的書,講述了主人公菲菲在面對情緒失控時會做的一些事情,這可以潛移默化教會孩子學會情緒疏導;
- 2.《好餓的毛毛蟲》:該繪本講述了一條毛毛蟲慢慢變成一只美麗的蝴蝶的故事,從昆蟲的生長過程和吃東西可以讓孩子意識到不可暴飲暴食,并且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 3.《鱷魚怕怕牙醫怕怕》:該繪本講述了鱷魚從怕牙醫到壓抑怕鱷魚的過程,其間逐一展示了補牙所看到和所經歷的每一步驟,不僅生動有趣,還可以引導孩子刷牙。
除了以上的一些繪本以外,上幼兒園的寶寶還可以看《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全三輯》、《小科學之友經典圖畫書》、《幼兒園的一天》等等,都是值得孩子反復觀看的繪本圖書,因為這些不僅生動易懂,還能讓孩子在其中學習到不少的知識。
父母在為孩子挑選繪本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細節,比如選擇繪本時要考慮到孩子的發展階段,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能不能理解繪本里的內容,因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兒童的發展水平是不同的。
興趣拓展實用建議
除了學習以外,其他的興趣愛好對于孩子來說也同樣重要,根據種類不同,通常具有拓寬知識面、促進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審美以及豐富想象力等作用。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興趣愛好同樣如此,從專業人士角度來看,其實一些興趣是具有很多缺點的,例如小提琴、象棋等,具體可點擊以下鏈接查看:
- 1.強烈不建議讓小孩學小提琴
- 2.小朋友不要輕易學國際象棋
- 3.強烈不建議讓小孩學架子鼓
- 4.為什么不建議女孩子學拉丁舞
- 5.千萬不要送孩子到香港上學
- 6.醫生為什么不建議嬰兒游泳
- 7.千萬別讓孩子學散打
- 8.千萬不要給孩子看太多繪本
- 9.孩子叛逆期怎么管教最合適男孩
- 10.孩子不想上學怎么辦家長怎么開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