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理解溶血性貧血的成因與治療 溶血性貧血

5424

溶血性貧血(Hemolytic Anemia)是指由于紅細胞壽命縮短而引起貧血的一類疾病,與紅細胞增生不良性貧血不同。以下為詳細內容。

一、成因

1. 先天性因素:包括遺傳性血紅蛋白病、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等。

2. 藥物因素:某些藥物也可誘發溶血性貧血,例如氯喹、肼屈嗪、磺胺類、青霉素等。

3. 免疫因素:由于免疫反應所引起,多見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過敏及輸血反應。

4. 非免疫因素:病毒感染、化學物質等原因,如鈷、銅、鉛、苯、砷等可引起溶血性貧血。

二、癥狀

1. 貧血癥狀:如乏力、疲勞、頭暈、心悸、呼吸急促等。

2. 溶血癥狀:如黃疸、尿呈黑紅色、腹痛、貧血加劇等。

三、治療

1.去除病因:如感染、化學物質接觸等。

2.藥物治療:如腎上腺皮質激素、脾切除等。

3.輸血:血紅蛋白低于60g/L或者需要手術的患者,可輸注紅細胞懸液。

四、預防

1. 飲食均衡:多吃富含維生素C、葉酸、鐵質等營養素和食物。

2. 注意藥物副作用。

3. 接觸化學品、重金屬及有毒物質時要做好防護措施。

總之,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黃疸、尿色異常、貧血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避免錯過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