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不同部位體溫的正常值是存在輕微差異的,0~3個月嬰兒正常的腋溫為36.1℃~37℃,正常的肛溫為36.6℃~37.7℃,正常的口腔溫度為36.3℃~37.2℃。一般情況下,0~3個月的嬰兒若體溫測量值大于37.3℃,則認為孩子存在發熱情況。若體溫測量值低于36℃,則認為孩子存在低體溫的情況。
嬰兒體溫的正常范圍
一般來說,嬰兒體溫會比大人體溫要高0.2~0.3攝氏度,這是由于寶寶的新陳代謝會比成人更活躍,其產生的熱量也會比大人更多,這也就導致一些家長分不清孩子到底是正常體溫還是在發熱。
因此掌握嬰兒體溫的正常范圍很有必要,而不同年齡段的嬰兒體溫會有所差異,下面是具體分析:
三個月
通常,一個多月的寶寶正常體溫在36度~37.2度之間,而到了三個月左右的時候,寶寶的正常體溫是36~37℃,其實具體的溫度相差不大,但是3個月的寶寶受外界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因此家長需要注意護理。
比如注意室內的溫度保持在22~26℃左右,濕度在40%~60%,如果是夏天可以降低室內溫度,防止室內溫度過高而造成體溫過高,也要注意適當增減寶寶的衣服,天氣較悶熱的時候不要穿得過多、包裹過嚴,否則會出現體溫升高的情況。
八個月
而八個月的寶寶體溫正常范圍在36.5~37.5℃,不過這屬于相對溫度,因為體溫會受外界因素影響,如早晨或者上午時體溫相對偏低,下午與晚上體溫偏高。
另外穿的衣服較多或外界環境溫度較高,也會出現體溫一過性升高,在吃完飯或活動后過于興奮,均可能出現一過性體溫升高,因此如果檢測到寶寶的體溫不在正常范圍內,家長也不要過于緊張,建議在不同時段多測幾次。
如果孩子在小兒在吃奶、哭鬧等劇烈運動之后,家長馬上測體溫其結果會有所偏高,有時還可能會達到37.5℃,甚至達到38℃,因此家長在給寶寶測體溫要注意分情況來判斷。
不同部位體溫對照表
寶寶不同部位的體溫是有所差異的,通常肛門內、口內、腋下的溫度依次相差0.5攝氏度左右,而其中肛門內的體溫是最高的,因此家長在測量溫度的時候建議對照不同部位體溫的正常范圍會更加精確。
- 肛門:在該部位檢測的正常體溫一般在36.5℃~37.5℃之間,該測溫方式適合于4歲以內的小兒,只需將數字電子體溫表涂上潤滑劑,并插入到寶寶的肛門1.5~2.5cm,等待1分鐘即可讀取體溫值;
- 口腔:在該部位檢測的正常體溫大概是36.2℃~37.3℃之間,這種測溫方式適合于4歲以上的寶寶,只需將體溫表末端一頭放進寶寶的舌下,等待1分鐘即可讀取數值;
- 腋窩:該部位檢測出的正常體溫范圍在35.9℃~37.2℃之間,這種方式適合4歲以上的孩子,只需用溫度計放于孩子腋下,等待一分鐘即可讀取結果。
除了以上的三個部位以外,其實寶寶的額頭和耳朵等部位的溫度也會有所差異,通常寶寶額頭溫度在36.2~37.2℃之間是屬于正常的,而寶寶耳溫正常范圍大約是36.3~37.5℃。
辨別嬰兒發燒的方法
其實除了通過用體溫計來檢測孩子的體溫是否正常以外,也可以通過一些比較簡單的方法快速判斷寶寶是否發燒,比如用成人額頭觸碰嬰兒的額頭,如果溫度超過成人額頭的溫度,一般考慮有發熱的可能性,但是環境的溫度可能會影響到對孩子發熱的判斷。
還有觀察嬰兒的表現也可以辨別是否發燒,如果孩子的臉部潮紅、嘴唇干熱,而且哭鬧不安或者沒有食欲,那么很有可能是發熱了,而這時候寶寶的小便比平時尿量少且小便顏色深黃,那么很有可能是體溫增高了。
無論是用額頭觸碰還是觀察,其實辨別嬰兒發燒的準確性都不是特別高,而比較準確的辦法還是用體溫計來判斷,這種方式能夠非常快速判斷孩子的體溫情況,如果出現發熱可以對癥處理。
實用醫學小知識
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話糙理不糙,這是勞動人民的智慧,也是很多人的生存哲學。但人類吃五谷雜糧,又怎么可能不生病呢?因此掌握一些醫學小知識,這是行走江湖必備的小技巧,這里就整理了生活中的一些實用醫學知識:
- 1.這三種牙膏千萬別再買了
- 2.千萬別把絲狀疣想象的太嚴重
- 3.為什么醫生自己不獻血的秘密
- 4.孩子膝蓋疼千萬別大意
- 5.孩子突然一只腿膝蓋疼
- 6.孩子經常說肚子疼一會又好了
- 7.產后抑郁自測表40題免費
- 8.胎兒雙頂徑標準對照表
- 9.雙頂徑頭圍腹圍對照表
- 10.新生兒黃疸值對照表1到30天
- 11.嬰兒體溫多少算正常
- 12.雞胸和正常人區別圖片
健康問題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一個大問題,各種慢性病正在毀壞人們的身體。再加上現在新冠疫情還遲遲沒有散去,疾病的陰霾籠罩在每個人的頭上,每個人都應當引起重視,關注自己的健康,一個人失去了健康,就失去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