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不太信,但是古代人非常重男輕女,現在社會雖然逐漸發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家庭更希望生男孩的觀點。那么,在決定二胎時,如何選擇生男生女呢?這里介紹幾種科學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1.根據排卵周期進行選擇
一般而言,排卵周期短的女性(20-25天)容易生男孩,而排卵周期長的(26-32天)女性則容易生女孩,也就是說,離排卵期越近懷孕,越容易生男孩。不同時間受孕時受精卵的染色體數量變化,排卵期受精出的是男性Y染色體的幾率高于X染色體,非排卵期則相反。
2.掌握孕婦生理特點
不同性別的胎兒在孕期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生理特征。男胎比女胎的胎心率高,胎兒的心率越高,越容易生男孩;女胎的胎心率則比較平穩,也就是說,孕期胎兒的胎心率是判斷男女的一個相對可靠指標。另外,孕婦妊娠反應較輕、孕期體重增長相對較小的懷孕女性則容易生男孩,反之則相反。
3.飲食營養需平衡
孕期飲食對胎兒性別也有一定的影響因素。食用富含鋅的食物可以幫助胚胎正常分裂并促進睪酮合成,增加懷男孩的可能性;而食用富含鎂和鈣的食物則能減輕宮縮,有利于懷女孩的情況。飲食營養的平衡往往也反映在孕婦體內激素水平的改變上,從而影響胎兒的性別生育。
4.選對性交姿勢
有資料表示,如果女方位于“騎乘位”,男性的精子容易致勝受精,從而容易生男孩。而如果女方在“仰臥位”,則往往容易受精卵的X染色體優于Y染色體,從而容易生女孩。但這種說明缺乏實證,只能作為生男生女的一個輔助判斷方法之一。
5.根據中醫理論調整
中醫有一個叫“中央貴陰”的概念,指的是人體中央能量交會的部位,長于腎、血等元素。若中央貴陰偏旺,孕婦生男的幾率就偏高;反之,孕婦生女的幾率就偏高。中醫有許多基于人體元素理論的方法,例如食用姜湯、土豆等可增加胎兒陽氣,有助于生兒子;而食用鴨肉、蔬菜水果等能調和母體氣血,有助于生女兒,不過這些方法都未得到嚴格科學驗證。
盡管上述方法中,科學性并不完全可靠,但是它們可以參考,畢竟生男生女的因素復雜多樣,且因人而異,最終還是要順其自然。如果夫婦在決定二胎時依舊覺得很煩惱,還可以考慮人工授精篩選精子性別等科技手段。無論如何,把心態調整好,孕期做好保健措施,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