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鑒別自己在家喝的的酒到底是不是純糧酒,網上流傳著很多鑒別方法,像什么兌水變渾法、火燒法、看酒線、看酒花,其實除了能弄得人一頭霧水,最后啥也辨別不出來。還有一種用手搓聞聞味,能稍微靠譜點,基本都是白搭。
今天我想辟謠一些毫無道理的純糧酒鑒別方法,想看到底哪種方法真實有效的,可以直接劃到最后。
首先是流傳度最廣的“兌水變渾法”,生成兌水之后會變渾的就是純糧酒,否則就是用酒精勾兌的。
我們要明白,白酒為什么兌水會變渾。白酒中含有的高級脂肪酸脂,這種物質本身不會影響到酒的品質和口感,但在氣溫較低的或者加水酒精度降低時候會形成混濁或者絮狀物,影響酒體的美觀性,因此諸多白酒品牌會通過工藝降低高級脂肪酸酯的含量,不同廠家降低標準也不同,其中透明瓶包裝的白酒降低較多,以免在溫度過低時影響美觀度,醬酒大多用不透明的瓶子進行包裝,因此絕大部分醬香酒不會降低高級脂肪酸酯。
很多食用酒精為主體的白酒中故意添加高級脂肪酸酯這類物質,加水后也會變渾濁。很多不良商家可能利用這一點,做虛假宣傳酒為了彰顯自己是純糧。
所以實際上,白酒加水變渾,什么問題也說明不了。
其次有個通過白酒燃燒時的火焰來辨別純糧酒的方法,也沒什么用。據稱,真酒和假酒的火苗區別在于50度以上的真酒燃燒時火焰是藍色的,39度--49度白酒燃燒時火焰是紅黃色,而假酒則為黃色火焰居多。
實際上,不同的酒燃燒時的火焰顏色本來就有不同,而所謂紅黃、黃色、藍黃,又很難明確區分真假,只能在辨別中起到一個輔助作用。
其實,最方便也最準確的方法,就是把酒倒出來一點,放在手上搓搓,等它揮發完了,聞聞它的氣味。
不管什么香型的白酒,只要是正經的糧食酒,揮發完剩下的應該是淡淡的糟香氣,或是糧曲味兒。但凡有一點兒令你感到不愉悅的氣味,例如塑料味、酸味、臭味、斜雜味,那就一定不是純糧酒。